第03版:专版

执梦为灯 薪火相传

■出版中心 崔鑫

我是来自出版中心的编辑崔鑫。入行5年,前3年,我做过新媒体记者、编辑,做过直播,做过活动策划,也跑过经营。这些经历,我能讲上两天两夜。但对于报纸编辑来说,2年的时间只能算新手。所以,我决定讲讲我身边那些资深编辑的故事。

在大家眼中,编辑可能是一个集高雅、潇洒于一身的职业,面对稿件,纵横捭阖,生杀予夺。然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干好这份工作的辛苦。每一天,虽不能说是“一地鸡毛”,但总是忙忙碌碌、琐琐碎碎。一年365天,每天1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粗取精、琢璞归真,万家灯火阖家团圆时,他们还在对着清样逐字逐句地打磨。

记得去年10月,一场盛会——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在济源举行。媒体人自然是冲锋一线。一线记者白天采访、拍摄、写稿,到了下午,就是编辑们的主战场。他们等稿、排版、编校、质检、送审,等报纸进入印刷程序时,已是翌日早上5点多,天都亮了。稍作休息,他们又要投入新一轮的通宵工作……每当有重大活动,经验丰富的编辑们就纷纷约好第二天一起吃早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坚守,一篇篇有高度、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才得以用最精彩的方式刊发出来。

在日报、晨报的编辑平台上,当天下班是惊喜,翌日凌晨2点下班是常态,早上五六点下班是常事。日报2版编辑换军,有严重的颈椎病,医生多次要求她手术治疗。但是,考虑到版面职责重大,她始终放心不下,手术一拖再拖。工作时,她看一会儿版就要仰头缓解一会儿病痛。同事们看不下去,劝她早点做手术。她说:“另一个2版编辑培培有身孕,我不能把担子都扔给她,我还能坚持。”

资深编辑姚永刚老师主要编辑副刊版面。我常常看到有头发花白的读者拿着手写稿件找他投稿。他编辑的《珍珠泉》副刊持续刊发了10多年。记得有一次凌晨4点,值班美编王波已经到家了,又被印刷厂的印刷工李小军给叫了回来。原来,李小军是《珍珠泉》副刊的忠实粉丝。每次刊印《济源日报》,他都会忙里偷闲,先阅读《珍珠泉》副刊。那次,他发现由于系统软件问题,“珍珠泉”这几个字没有显示,便赶紧联系值班美编王波进行调整。事后,永刚老师说,特别感动像小军这样的读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关注,才倍感责任重大,“珍珠泉”也才能细水长流。

还有编辑何玉春老师。她在济源日报一版坚守了20年。7300天的没日没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直到今年,因身体出现问题,她才恋恋不舍地将接力棒交给了李鹏鹏。但是,每当有重要报道,她依然会留下来指导大家。她说:“我多教一些,你们犯错的概率就小一些,我心里才踏实。”

都说当编辑要坐得住冷板凳。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所有的热情都献给了报纸献给了读者。他们可能记不住读者的名字,但是他们熟知济源的每一条街道名字,了解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的用法。读者可能记不住他们的面孔,但是一定能看得到他们的名字。那是他们对报纸质量的责任,对社会的庄严承诺:呈现出城市的日新月异、文明的新风,记录下人们为希望而奔波、为正义而主张、为秩序而思考。

未来,我们将更加坚定地走在传媒发展的大路上,为济源的发展凝聚磅礴合力,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担当,续写济源故事……

2021-11-08 ■出版中心 崔鑫 1 1 济源日报 c_75080.html 1 执梦为灯 薪火相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