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小女儿每天睡前都会赖着妈妈说:“妈妈,我不困,睡不着。”隔壁屋传来6岁半的大儿子看视频哈哈大笑的声音。此时,客厅还是一片狼藉,散落一地的玩具和书籍正等着收拾。这是一位二胎妈妈分享的日常生活。
这种情况在二胎妈妈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遇到的问题不胜枚举。比如,孩子小时候吃奶,妈妈睡不了整觉;孩子上幼儿园,担心被欺负;孩子上小学,担心学习跟不上。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有时焦虑、有时力不从心,甚至情绪失控。这类情况被称为“养育倦怠”。养育子女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倦怠”的根源并不在于别人,而是源于自身。努力让自己拥有四颗“心”,你会发现,成长的不止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一颗“平常心”,给自己减减压,平平常常才是真。凡事都有第一次,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育儿理念很多,只要用心去做,就是优秀的父母。孩子幼年时期,父母的爱与陪伴会让他们得到安全感,拥有健康的身心。孩子进入社会,需要学习与人相处,而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成为他们的行为示范。父母不应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应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如果你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给自己充充电,整理好心情再出发。
一颗“同理心”,为孩子松松绑,快快乐乐最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大家都是从孩子成长为父母的,小时候在父母面前经常任性撒娇,期待早日挣脱父母的管束。现在大家成为父母了,为什么不能尊重和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成长空间呢?作为家长,只有放平心态,让孩子放松做自己,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一颗“包容心”,夫妻间分分工,和和美美最舒心。许多妈妈抱怨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形同虚设”。其实,很多爸爸会觉得因为有了孩子,自己在家中变得无足轻重。但孩子是父母双方的,需要母亲关爱,更离不开父亲的支持、鼓励和引导陪伴。妈妈下班做饭,爸爸可以陪孩子在楼下踢球;妈妈收拾房间,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妈妈带孩子一天,孩子的睡前故事由爸爸承担……只要夫妻间合理安排,分工得当,不仅能多陪伴孩子,还能增进夫妻感情。
一颗“感恩心”,为长辈点点赞,健健康康就是福。现在的年轻父母多为上班族,大部分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出现了很多家庭矛盾,搞得老人伤心,自己焦虑。其实,多一些沟通,就能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对于长辈带娃,年轻父母要有感恩之心。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