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四中积极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坚持以“党旗领航、潜心育人”为主线、打造“党建3+1”品牌特色,凸显榜样力量,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学校育人成效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与学校管理相融合,落实“校长、书记交叉任职”。校长任党总支副书记,两位副校长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党建引领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把党小组建在年级上,做到“党建”“业务”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党建引领与群团建设相融合,依托群团建设融入党性教育,提高“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群共建”水平。
二、“五育并举”,收获全方位育人实效
(一)实施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精准育人策略,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制定思政课师资培训计划,多次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开展青年教师上四史公开课、青年教师举办思政讲座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百节主题“纽扣”党课。
施行全员育人策略,印发师生交流心语本,每个任课老师都有3至5名学生心语交流对象。
自2019年起,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每班设立一名副班主任,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制定考核制度,对副班主任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励志教育让困难资助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违纪生跟踪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青春期教育使高中生成长不再迷茫;辅导员制度让体艺生有了人生导师;丰富德育形式,通过活动育人,让德育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
制定并完善《济源四中劳动教育组织管理制度》《济源四中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配足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开齐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把校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主阵地,把家庭变成学生周末劳动实践基地,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基地劳动。
划分班级卫生责任区,由学生高标准打扫、高标准保洁,将花园管理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实践;引进无土种植技术,学生自己动手育种。
(三)凸显办学特色,实现多元育人目标
济源四中先后挂牌“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河南省足球项目特色校”“河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田径、足球、排球)”。在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济源四中泥塑工作坊项目荣获国家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教师指导学生作品“精神河南”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阿卡贝拉小合唱《稻香》获省级一等奖。
进行体育课改,高二、高三年级实施体育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学习,调动了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让每位学生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近三年来,学校体育特长生升学120余人,先后有10余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录取。学校向省体工大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8人,有11人16次打破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记录,30余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田径队员连续三年100%上本科院校或被选拔到省田管中心。
学校开设小语种教学班,以补齐学生英语短板,满足学生上本科的需求。
2020至2021学年,学校社团开设社团活动课30余节,举办社团成果展;“古轵汉风”泥塑在市博物馆展出,校艺术团在各级比赛中频频斩获大奖。
三、落实五项管理、“双减”政策,让教育方针普惠师生
1.作业管理。特色是德育作业领航和劳动教育系列化。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展示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劳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全过程。
2.睡眠管理。特色是午休到床上。建立三级巡查制度,保障床上午休质量。
3.体质健康。一是将期末体音美成绩纳入学生期末总分核算;二是上好三操开办好两会,即上午、下午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以及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开足体育课,每周两节,严禁挤占体育课;三是成立师生生活服务中心,保证青少年拥有健康体魄。
4.手机管理。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向学生提供“i家校”电话,在学校门岗、各办公室安装电话,方便学生和家长联系。严禁教师上课和开会带手机。
5.读物管理。加强排查,严禁不良和非法图书入校。
6.“双减”政策。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不得在校外培训机构代课,并签订《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不得给学生留过量作业和推销教辅资料。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