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筑牢均衡普惠优质高效的千秋伟业——济源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工作综述

记者 赵珊珊

济源实验小学一带一路运动会

沁园中学家庭实验作业

济源四中厨艺比赛

天坛路幼儿园幼儿服装秀

记者 赵珊珊

大国重器,教育先行。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蓝图变现实,关键在落实。

济源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基调,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各项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不断取得突破。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济源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从“均衡”“优质”,到“素质教育”“中高考制度改革”,一个个被划重点的名词,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锚定航向,党建引领有“高度”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万岁!”“祖国我爱你!”……5月25日,沁园中学内,铮铮誓言入耳,一片红色海洋。千名学子列队,拼出党徽和“一切献给党”的字样,深情地表达对党的祝福。

这场创意十足的党建活动,折射出济源教体系统的党建实效。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教育事业,关键在党。

近年来,济源以打造“办满意教育,为党旗增辉”教育党建品牌为目标,以“党建质量年”“支部建设年”“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坚持抓好中小学党建工作,实现中小学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双向提升。

——以“红色阵地”激活“红色细胞”。

教育的“神经末梢”在学校,学校要发展,首先要筑牢党建堡垒。

济源以教体系统机构改革为契机,健全基本组织,理顺隶属关系,实现所有学校党组织全覆盖;持续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力度,让基层党组织管事有专人、办事有经费、议事有场所;严格落实各项基本制度,压实压细基层党组织活动,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全省率先推行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

“筑牢党支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在党建引领下,大家信心更足、干劲更足了。”济源四中党员教师胡占旗说。

——以“党建+业务”推动“双融双促”。

“以前,老师们更习惯于自成一方的教学小天地,党务工作开展起来总有些小心翼翼地,生怕过多占用大家的时间。”谈起以往的党务工作,济水东园学校党支部纪检委员杨根才直言“不好做”。

党的十九大以后,来自中央的导向更加清晰。济源示范区积极推行“一岗双责”制度,优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坚持党建与业务并举,确保业务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各个学校更加明确了党建工作所肩负的责任,教职工也真正感受到了党建“全覆盖”所带来的变化和效果:

党政班子既抓党建工作,也抓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党委书记积极推动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工作;各支部书记参与各年级的学科建设任务;党员活动更是融入校园、课堂,绽放“红色力量”……

“党建引领,一通百通。党委与行政同心同向,学校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如今再谈党建工作,杨根才又多了一些新感受。

——以“头雁效应”引领“群雁齐飞”。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克井镇第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新乐的心声。

七年来,李新乐吃住在校,躬身教学一线,大力开发“知书达礼”德育课程和42项少年宫社团课程,高标准建成校史馆和引沁济蟒纪念馆,培育“五联系、五照亮”党建品牌,用红色文化照亮学生内心世界。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培育更多像李新乐这样能起到引领作用的党员教师和校长,济源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深入开展品牌党建活动评选工作,在全区先后评选“党建品牌学校”38个、“党建工作示范校”24个以及“党员教师标兵”150名、“党员校长标兵”30名,成功推荐省级“党建工作示范校”3个,使全区党建活动品牌化创建“学有榜样,追有标杆”。

“党的先进性是靠每一名党员的先进性体现的。正是教育领域千千万万这样的先进党员,奠定了基础教育坚实发展的基础。”王屋愚公学校的老党员王胜利这样说。

培根铸魂,育人模式有“深度”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

“今天我参加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宣传,能为城市做点贡献,感觉很开心。”“周四是重阳节,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看望梨林村空巢老人,帮他们整理家务,陪他们聊天。他们的笑容,让我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沧桑又温暖。”

这是梨林一中八(6)班学生李佳桐在“道德储蓄本”里写下的文字。她在诚信、公德、善行、担当等方面的表现,让她先后两次被评为学校年度“道德富翁”。在梨林一中,争当“道德富翁”的学生有700多人。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言之谆谆,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为“更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济源牢牢抓住教育根本任务,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学子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矢志奋斗的正能量不断被激发。

——学以立德,课程、教材建设擦亮底色。

“开学第一课”怎么讲?

在济源一中2021级新生教育周上,济源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韩玉奎,从济源中共党组织创立,一直讲到济源一中建校史、学生个人理想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这场报告,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政“红”课,受到学生们的追捧。

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这一根本遵循已渗透在各类教育教学中,为学子擦亮人生底色。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各学校积极探索“人生大课”。通过建设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研修活动、开发特色化思政课程资源等形式,济源思政课名家不断涌现,多样化、有特色的思政“金课”频出。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坡头镇第一小学的校本教材《星火传承》,让红色基因扎根学生心田;济源六中的校本教材《廉政教育读本》以廉洁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翻开这些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以德塑魂,突出爱党爱国教育,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以养德,校园文化建设涵育品格。

锅碗瓢盆,争相交响;煎炸炒闷,有模有样。5月17日,在济源四中“展青春风采、庆百年华诞”首届学生厨艺大赛上,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变成了会生活的人。真是一个惊喜!”一名高二学生家长激动不已。

立德树人,文化滋养是抓手。近年来,济源各学校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重视青春底色与青年趣味,不断培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肥沃土壤。

健康路小学依托剪纸艺术,将传统“雅”文化融入学校建设、课程教学的每个细节,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

大峪二小开展“寻找校园最美孩子”评选活动,从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刻苦学习等8个方面入手开展评选,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推动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济源高考一本上线1691人,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300余人被“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5人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先后向国家乒乓球队输送运动员3名,向省乒乓球队输送运动员4名,向国家青年足球队和国奥足球集训队输送运动员各1名,获全省冠军40多个、全国冠军6个。

打破藩篱,改革创新有“亮度”

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习近平

“女儿六年级,每天回家前,就写完了所有作业。晚上的时间用来阅读、画画、运动,开学一个月她就读完了3本书。”这样轻松的日子,家长朱女士以前可不敢想,“过去不是在家‘吼’作业,就是在送娃上补习班的路上”。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双减”政策的落实。

今年,在“双减”政策推动下,济源各小学纷纷做起“加减法”,全面落实课后延时服务,真正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家长辅导作业的负担。截至目前,有3263名小学教师参与课后服务,117所小学(含教学点)近5万学生受益,“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学生、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家庭。

“此次‘双减’政策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委书记李会林说。

在10月12日举行的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双减”推进专题会上,李会林一口气提出10个“如何”,深切关注如何准确把握“双减”内涵和目的、如何重点解决推进“双减”中的难题等,要求各部门综合施策,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利益藩篱。

从寻找痛点、难点,到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这几年,济源的教育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成效显著。

——围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济源一中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了国际部,开启了国际化办学新征程。

——围绕考试招生、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等内容,积极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省考科目+市考科目”的中招考试方案更加完善,把音乐、美术列入中招考试的做法,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

——围绕教师管理制度方面,持续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的省辖市。

——围绕教育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等方面,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全面强化。

——围绕双减政策,有序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加快构建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工作机制,促进校内教育、校外培训同向而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未来改革攻坚,依然任重道远。”李会林表示,不管什么问题,无论什么困难,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主动面对、积极化解,推动改革朝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深化。

今年7月份,济源着眼当前和“十四五”教育发展,印发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78个具体改革路径,26项改革任务……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提出了一系列顶层规划。改革力度之大、举措之深入,令人鼓舞、充满期待。

尊师重教,传道授业有“热度”

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

秋日,碧空如洗。这天是黄河路小学新生报到日,一大早,李小英就来到迎新站点迎接新生。

这个学期,李小英和学校其他9位“教学名师”一起,接过了“新生班主任”的重担。

“受惠于当年老师的教诲,欣喜于现在学生的聪慧,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没有理由不把班主任这份工作做好。”已是第三次担任班主任的李小英直言教书育人“魅力无穷”。

这份育人“情怀”,何以深沉至此?

答案显而易见:多年来,济源持续打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为教师送出“惠师、强师、尊师”大礼包,激励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取得丰硕成果。

——全力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让教师有更多幸福感。

“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了。”在乡村从教11年的李楠楠向记者细数变化: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生活补贴、农村补贴,每个月里里外外收入增长了两三千元。“眼下,全镇还新建了教师周转房,这让教师们更能安心在这里扎下根!”

‘师道’有尊严,教育才有底气,国家才有未来。为此,济源花大力气投入“真金白银”,全面推进教师“两房”建设,大幅提高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待遇,让他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2021年,济源实行新的乡镇教师工作补贴,平原镇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每月补贴最低标准为400元,最高标准为500元;山区镇义务教育教师在上述标准上提高100元。在生活待遇方面,乡村教师工作则另有提高。在乡村教师住房方面,投入资金3140万元,建设周转宿舍512套;启动1500名乡村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2022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让教师有更多价值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南通诸多学校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1个月的跟岗学习,让太行路学校校长李艳收获良多。今年,示范区实施中小学校长“领航计划”挂职跟岗项目,62名校长赴江苏南通11所名校挂职锻炼,极大地提升了办学治校能力。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没有高水平的校长、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济源持续实施“领航计划”“青蓝计划”,有效提升校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博学严谨、具有现代素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正在形成。目前全区省级骨干教师349人,“河南省名校长”7人,省级名师39人,中原名师2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名师1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0%。

——加强教师荣誉表彰,让教师有更多获得感。

9月10日,德馨飘香。在济源第37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20个“教育世家”、15名教书育人楷模、100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这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今后,自己唯有再接再厉、不断超越,才能对得起这份殊荣!”高级中学教师冯小艳激动地表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让教师获得更高的社会荣誉感,是教育发展之需,更是社会进步之需。在济源,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教师的潜能和特长得到释放。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竞相从教,近万名教师尽展其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不断涌现,成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

民心所向,教育投入有“力度”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

8月31日,济水一中3号教学楼如期落成。同一天,天坛路小学、玉川路小学新建教学楼交付使用。

历时100天,示范区教育扩容提质三个主要项目如期落成,新增学位2670个。在疫情和汛情交织的100天里,教育惠民这一“民之所盼”稳稳落地;项目建设周期再一次刷新了“济源速度”。

“没有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没有示范区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这么艰巨的任务,我们不可能完成!”教育体育局项目办负责人翟利红感叹。

教育,一头连国计,一头系民生。济源历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的举措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让济源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有活力。

“十三五”期间,济源教育总投入达89.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64.84亿元,进一步推动济源教育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目标大步迈进。

2021年,济源进一步优化教师补充机制,招聘优秀毕业生和免费师范生62名、小学全科教师20名、特岗教师60名,“归雁计划”招聘济源籍在外教师20名,不断夯实基础教育基石。

一项项教育惠民举措为济源教育发展注入十足底气,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账单”,彰显济源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

——济源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了“二十条”底线要求,大班额占比降至3.9%,基本构建了“城乡统筹、校际均衡、机会均等”的教育发展格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

——济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高出全省7.9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高出全省5.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9%,高出全省5.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8%,高出全省21.2个百分点。

——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也让教育信息化的和煦春风拂过城乡。目前,济源数字教育资源已实现全覆盖,“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信息化“学习场”无处不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伴随着一项项好政策落细落实,一个个教育民生实事交出硬核答卷,济源教育事业的壮美图景越来越清晰!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拼搏奋进中,济源教育改革发展之舟已鼓满风帆,载梦起航!

2021-10-29 记者 赵珊珊 1 1 济源日报 c_74572.html 1 筑牢均衡普惠优质高效的千秋伟业——济源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工作综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