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八岁生日那天,正值中秋时节,女儿带我们去水洪池玩。
我们开车,朝着九里沟方向驶去。这是一条随山势而蜿蜒盘旋的柏油公路。坐在车内,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上下坡或转弯而前后左右摇曳,十分惬意。窗外,群山苍翠,起起伏伏,像绿色的波浪。更有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勾人魂魄。
终于,在路边一块平整的水泥地面上,汽车停下了。站在漂亮宽阔的木制观景台上,我环视远方,眼前景象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这时,我才知道,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群山腹地的原始森林中。女儿指着右边远处那道山梁上一条如绸带般飘逸环绕的地方对我说:“那就是我们刚才走过的盘山公路。以前,它只是一条只能挑担、连自行车都不能骑的羊肠小道,是水洪池人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后来,村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坚苦奋斗,用了十年时间,修通了这条长13.5公里、宽4米的出山公路。从此,水洪池人的生活才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站在这大山深处,望着巍峨雄壮的群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这山里的一棵小草、一粒小石子了。
到了水洪池村后,我又领略了很多不是异地的异地风情——用石块垒起的住房,用石板铺设的路面,凉爽的温度和操着浓重山西口音的乡亲们。一位售土蜂蜜的姑娘与我们搭上了话。她说:“我们村是全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因此,就是炎炎夏日,气温最高没超过28℃,非常凉爽。以前,由于离市区远,道路难走,又因为与山西搭界,祖祖辈辈都讲山西话。”我们在讶然中聆听,连连称奇。
一个路口,指示牌上写着“中共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办公旧址”的字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们快步上前。这是一个三座房组成的院子,全部用石块垒砌。当年,中共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就在这里办公。此时,这里已聚集了很多人,有几个身着灰蓝色红军服的小学生站在讲解牌前,轮流诵读。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中共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曾在这里成立农救会、妇救会,搞生产度饥荒、减租减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终于明白,水洪池人十年修一路的精神支柱了。红色的基因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愚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来自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仰,来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决心。
返程,回望,群山渐远。我想,还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