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驿站

暴风雨后

姚胜利

一阵暴风雨,干裂见底的山口水库立刻暴满。山洪如猛兽,裹挟着枯枝败叶,甚至水桶粗的树干,浩浩荡荡,冲向溢洪道,迅猛地扑入谷底。溢洪道的石头护栏,经不住水的推搡或树干的撞击。也就几秒之间,先是里边那排护栏齐刷刷地倒在坝顶,瞬间外围的栏杆轰然滚下深渊,接着,坝顶平躺的栏杆也殉葬浊潭,只闻得哗声一片,震耳欲聋。

久旱秒变汛涝了。镇党委书记、镇长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挥抢险,拉警戒线,围起警戒网,安装警示牌。水利局的工程师也到了现场,仔细勘察,指导排险,评估大坝安全,力争化险为夷。

群众惊呼:堪比1982年的洪水。相比之下,这次暴风雨来得更猛烈。老农们刚从久旱逢甘霖的喜悦里清醒过来,便瞅到了不祥的端倪。挺拔的玉米秆,如今横七竖八匍匐一地。果树下,青果累累,但酸腐扑鼻。

随着山洪猛涨,电停了,网断了,水也断了。山村告急。“父老乡亲们,对不起,山洪暴发,镇政府派水车送水来了,大家快去大街上接水,暂度难关。”听到喇叭响,干部乡音浓。一种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亲情扑面袭来。随后的大街小巷便奏响水桶、锅盆热烈的交响曲。“嗨!这深井水也怪好喝!这一断水就送来了。”“那再快也没电快,昨晚停电那会儿,还以为天气恶劣不抢修了,不料半夜又来电了。”两位老人笑着抬起杠来。旁边的小年轻听不惯,抢嘴道:“那网才快哩!半夜断网,半夜修好,小山村的洪水也随着朋友圈的扩散,扩散到全网了。”

村支书带头,党员干部齐上阵,群众自发鼎力支援,清淤排污,捞除坝头漂浮的乱柴杂物,查电线,排隐患……汗流浃背不停歇,磕磕碰碰不下火线,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背影,在“学党史,见行动”的巨幅宣传画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共产党员的表率行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拍在视频里,上传到满满正能量的网络平台上。

党员在干,群众在看,榜样的力量吸引着大家不约而同地自发参与进来,主动供献水车的宗涛,专门请假来开车拉水的贺千,趴在泥坑里奋力接水管的小超……一个比一个能干。春才一下子捐了十箱纯净水,真是太给力了。在这里,我看到解放战争时期支前民工的身影,看到了淳朴厚道的老少爷们勤劳互助的身影,相携相生的精神,代代赓续。

最终,一切影响生活的危机被顺利化解。这不啻为小山村的一个壮举,更是抗洪抢险大幕下一个完美短篇。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全都因为有人在默默守护。

暴风雨后,小山村无大灾,有啥秘诀?这些年的统筹建设,迁村并居,退耕还林,改善人居环境。还有农电网改造,网络通讯升级,基础设施硬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暴雨急,山洪快,但我们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天气预报准,应急有预案,通讯便捷,组织快,救援快,抢修快。村民家中衣食无忧,生产生活稳定,才有哪里有需要,就无偿捐助哪里,拿得出,用得上,一呼百应。

生活平静如常,生产一路向好,这是1982年时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变化!

社会发展,祖国昌盛。小山村的暴风雨后,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国强民富!

2021-07-28 姚胜利 1 1 济源日报 c_70676.html 1 暴风雨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