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临时安置点 温情“避风港”

文/图 记者 牛曦阳

思礼镇史寨村村医在为转移安置群众检查身体

“我在这住得可比家里美,感觉自己太幸福了。”7月22日上午,思礼镇郑坪村临时安置点源苑宾馆内,64岁的李家福正在看电视,他告诉记者,他是第一个住进这里的人。

7月20日,思礼镇普降大到暴雨,多村受灾,李家福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被紧急转移到安置点。由于雨大路滑,午夜时分,李家福才被送到宾馆。

“安置点就是我们的避风港,能安安稳稳睡觉了。”李家福指向桌子上的食物说,“里面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党员干部对我们满满的关爱。”

中午12点,李家福和其他转移安置群众一起步行至附近的饭店吃饭。“在这里天天都能吃到肉,还是免费的。”同是转移安置群众的姚引洪边吃边说。

“宾馆免费住、饭店免费吃,我们就是要用‘贴心’换来转移安置群众的‘安心’,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思礼镇副镇长刘国祥说。

汛期不仅要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生命安全,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7月22日下午,思礼镇史寨村临时安置点乔庄幸福院内,身穿白大褂的村医正在为转移安置群众检查身体。

“这里的医生相当好,每天给我们测两次体温。有什么头痛脑热不舒服的,随时都能找医生,量血压、拿药都很方便。”一位刚检查完身体的转移安置群众告诉记者,“这里不是家却胜似家。”

“做好安置点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是我们的主要职责。”思礼镇史寨村党支部书记宋春光介绍,他们提前对安置点内的房间进行消毒,并安排村医早晚来量体温、血压,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身体健康。另外,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每天安排人不间断巡查,了解转移安置群众需求,保障群众在汛期期间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刘国祥告诉记者,他们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了防汛突击队,入村入户挨家走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住户,通过设立临时安置点等方式,对群众进行转移。目前,思礼镇已转移62户120人。

2021-07-24 文/图 记者 牛曦阳 1 1 济源日报 c_70508.html 1 临时安置点 温情“避风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