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绿茵种植基地的菜花又开了。菜花犹如碎金,又灿若繁星,在阳光下泛着明亮的光芒。当人间四月的风儿温存地在花海荡起涟漪的时候,花香婉兮清扬缕缕不绝,直上重霄。又是春天了,“百般红紫斗芳菲”,与许多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萝卜花、甘蓝花、菜花、洋葱花越来越成气候了……
花开得好,离不了根壮苗肥,种子是关键。济源市绿茵种苗公司在哪里?董事长侯三元是何方神圣?我很好奇。虽然采风前,段老师就给我做了简单的介绍。他说,侯三元看起来很朴素,就是个一门心思在土地上做文章的“老农民”。不过,侯三元爱种地——为了繁育蔬菜良种,为了让跟着他一起干的老百姓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到哪儿,就要让老百姓富到哪儿!”这是侯三元的理想。“那可不是个一般人,很有魄力,又有能力,你去公司一看就知道了”。
路上,我又百度了一下。绿茵公司,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中国唯一AAA级专业化蔬菜种子生产企业。在济源有96个生产基地,加上孟州、沁阳周边的基地,共有120多个生产基地;云南还有53个基地,年产蔬菜种子150万公斤,是全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杂交洋葱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绿茵公司还与美国、瑞士、加拿大、俄罗斯、马来西亚、南非、日本、韩国等30余家全球顶端的种业集团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而绿茵公司的大本营济源,也被认定为国家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每三颗大白菜,就有一颗种子产自济源。侯三元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济源市十大当代愚公”等荣誉称号。看到这些,我更惊讶了。侯三元今年应该60多岁了,干事创业的劲头咋还这么足。他难道是得了灵丹妙药吗?为啥干啥能成啥,好像他是铁打的一样,好像天底下啥事都难不住他一样。
王屋镇柏木凹村是采风的第一站。柏木凹的菜花以不可言状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了我,山岭含翠,万物滋茂,阡陌纵横,宛若桃源。田野里,菜花开得正盛,蜜蜂舞得正忙。山也还是这座山,川也还是这片川,却处处生机勃勃,满目流光溢彩。地边有蜂箱。村民翟国祥正站在地头和蜂农聊天,遍地流金的菜花让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不多!预计一亩地能打300斤种子,亩收入4500元。” 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翟国祥更开心了。除了18亩的白菜制种,今年他还种了4亩萝卜种子,1亩甘蓝种子。因为品种隔离带,他常常要在河沟两头跑来跑去。来自山西的蜂农老李是翟国祥的老伙计。每年的这个季节,翟国祥都请他来。上下翻飞的小蜜蜂相当于他花钱雇来帮忙授粉的“小工”。
“老伙计,你这些年跟着‘绿茵’干,可发了!”老李说,“我是没有你这福气啊。”
“我活了半辈子,从没见过‘绿茵’这样靠谱的公司,又是订单制种,又是技术指导,还给我们这些种植户买了蔬菜制种的保险,保险范围有暴雨、内涝、雹灾、冻灾,还有常见病虫害……2009年天降暴雪,山上2000多亩甘蓝制种全部被冻死,要不是‘绿茵’仁义,老百姓哭也找不到地方。咱还有啥可说的?可就有一样,育苗、整地、定植、施肥、喷药、调节、采收、精选,‘绿茵’对种子培育的每一步技术要求都很严格,纯度、芽率,谁也不敢打马虎眼!人都精着呢,哄啥不能哄地皮。你哄地皮,它哄肚皮……”
技术?保险?纯度?芽率?这些闻所未闻的新名词让我摸不着头脑。机缘巧合,一个多月后,当我来到官帽山的时候,遇见了绿茵公司的技术员段华纯。这是个年轻人,长得很帅,有点像偶像剧里的男一号,形象和农业似乎不沾边。他来绿茵公司已经17年了,到大峪镇寺郎腰村下乡8年了。一个人负责5个村的技术指导工作。刚收完白菜制种,正值萝卜、甘蓝收割时节。段华纯和老乡们熬了一个通宵,凌晨四点从栲栳村拉来萝卜脱粒机,紧接着又开始清理脱粒机。这是个细法活儿,必须把机器里边清理得一干二净,才能重新使用,因为这关乎种子的纯度。种子得抢收。山里六月的天,说下雨就下雨。成熟的菜籽淋了雨就不好了。蔬菜制种的活儿就像二十四节气一样,顺应天时,萌芽、生长、成熟,在光阴中轮番交替。洋葱正在灌浆,趁着晚上空气湿润,还得给洋葱打药,防虫害。甘蓝也该割了。丝瓜花每天下午四点开,这个时间点人工授粉,坐果率高;苦瓜呢,则是凌晨四点开花,也得靠人工授粉。这里边学问大着呢!和绿茵公司每个基地的技术员一样,段华纯他们也有微信工作群,除了每天在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微信群也是技术指导的重要阵地。寺郎腰村早已脱贫的李长青说:“人家‘绿茵’为了让咱脱贫致富,技术员磨破了嘴,跑细了腿,操碎了心。技术员成天讲,咱那脑袋瓜就是榆木疙瘩。不过,一天记一样,时间长了,也就会了。”说着说着,李长青就背起了顺口溜:“蔬菜制种要高产,培育壮苗是关键。壮苗标准是什么?叶黑叶厚叶柄短。”“定植时间很重要,宁早勿晚要记牢。边栽苗来边浇水,盖上地膜保温好。”“花期蜂群要到位,每亩两箱不能少。昆虫授粉作用大,荚长粒多产量高。”“插杆围绳搭好架,增产增效作用大。种子成熟及时收,过早过晚产量丢。”“只采枝条莫带根,防止泥土混其中。枝条采后莫堆放,快收快打防霉变。”毫无疑问,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蔬菜制种技术,成了一名知识型职业农民。与李长青一样,在绿茵种苗种子基地从事制种的农户有4130户。凡是发展蔬菜制种的贫困户都脱了贫,而且都愿意继续跟着绿茵公司干,这是绿茵公司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农民掌握了技术,生产基地的技术员为什么还要实时跟踪服务呢?我满腹疑团。段华纯说:“农业生产流程最不可复制,天气状况一发生变化,咱的生产方案就得随时调整……”哦,我懂了,种地就像养孩子一样,最需要细心耐心精益心。“老段,种子采收的时间节点很重要,挑着割,分片收,不可凭经验……”谈话间,段华纯提醒寺郎腰村段保臣说。“放心吧,种子质量越高,卖得越好,还能额外得奖呢!”段保臣笑着拍拍段华纯的肩膀,“小伙子,你累了一宿了,歇会儿吧。”段华纯哪里歇得了,迷瞪不到十分钟,看看表,快下午四点了,就赶紧往丝瓜棚跑。丝瓜制种每亩地收益一万多元,但人工授粉磨缠人,也最见功夫,他得去看看。望着段华纯略显疲惫的背影,我不由得心疼起这个年轻人来。他仅仅是绿茵公司的一员。这样的技术员,绿茵公司有70多个。
暑天晌午,梨林镇后荣村一派繁忙景象。孟州西庄的种植户正簇拥在村里卖白菜种子,“螺旋”“清粮机”转个不停,装袋,过秤,封袋,入库,人人脸上都是汗,人人脸上都是笑,今年菜籽丰收了,一亩地多收入千把块呢!把种植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让利给农民,是绿茵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那你开公司图啥,不图挣钱图火色吗?不赚买卖赚吆喝吗?”面对朋友的质疑,绿茵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这样说:“说咱憨,咱也不憨。这是个良性循环,种植户挣钱了,公司效益也不会差。再说了,我也是农民,知道没钱的愁,受过没钱的罪。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就想叫大家都富裕,我就想让人们一个个都活得高高兴兴!”
朴素的侯三元,微信昵称叫老农民,可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企业家。翻开侯三元的个人履历,他从18岁开始,就一直在和种子打交道,从粮食种子到蔬菜种子,一步步走来。他就像一粒顽强的种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乘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落地开花,种出了一片幸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