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全力应对强降雨 部门联动守民安

记者 侯琪琳 史丽娜 张恒

清除道路淤泥

疏通堵塞

清理路面落石

清理路障

近日,我市出现连续降雨天气,截至7月20日22时,最大降雨量达326.0毫米。示范区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各级责任人第一时间上岗到位,及时巡查、处理险情。

水利水文部门:绷紧防汛“安全弦”

“2021年7月20日18时,蟒河济源水文站水位138.05米,流量210立方米每秒。”7月20日,水文局水文测报突击队队员李彦、申方凡等人冒着大雨,在蟒河济源水文站测量水文信息。这是他们今天测量的最后一站。

“今天一大早就出来了,在克井镇、思礼镇辖区共测量了6条河流的流量。”李彦说,顾不上吃晚饭,他们就开始汇总信息,制作水情简报,并将数据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

“根据水文信息,目前河口村水库、蟒河口水库、玉阳湖等都已开闸泄洪,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值守、巡查,确保平稳泄洪。”示范区水利局总工程师刘君利说。

示范区水利局成立10个抗洪抢险小分队,深入分包镇(街道)对防汛工作进行督导,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各水库、河道防汛责任人、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负责人全部上岗开展工作,持续加强对河道险工险段、水库、淤地坝、塘堰坝、水闸等重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巡查防守。

与此同时,水利部门和有关山区镇、村协调配合,全面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部位进行不间断监测和巡查;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200多条,提醒山区镇、村做好防范准备。

应急管理部门:做群众坚强的后盾

“大沟河流域现在什么情况?”“河道附近还有没有群众?”7月20日晚上7时许,示范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仍在询问轵城镇、坡头镇的汛情。

示范区应急管理局作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中枢神经”作用,全面统筹、协调、指挥,建立了日研判调度机制,根据实时气象情况,每天召集气象、水利、住建、自然资源、交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研判会商,查漏补缺、解决问题,针对性做好防范部署,帮助各部门高效运转。

应急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时刻待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管理局联合各部门,共储备救生、爆破、照明、抢险、粮油、防渗6大类31种物资,做到挂牌定位,专库专人保管,随时听从调用;安排40辆专用车辆和165台载重汽车、转载机、挖掘机等抢险工程车辆,用于防汛救灾工作;消防救援力量全员上岗,对相关镇进行值班值守检查;组织防汛抢险专业队伍2支80人、骨干队伍6支339人、群众性队伍37支1079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此外,人武部还组建了防汛抢险连,各镇(街道)组建了防汛抢险班,其中包括19支基干民兵队伍620人、驻济部队400人,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部门:当好汛期气象“哨兵”

7月20日,记者从济源气象部门获悉,18日8时到20日22时,济源32个站点降水量均超过100毫米,其中超200毫米站点15个,平均降雨量204.8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思礼水洪池,达326.0毫米。示范区气象局副局长姜琼哲告诉记者,这是济源30年来最大的一场降雨。示范区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好汛期气象“哨兵”。

做好对次生灾害易发地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预报预警服务。加强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尾矿库、水库等重点部位的降水监测,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及时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科学研判降雨对汛情的影响,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科学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全力做好城市内涝预报预警服务。向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等部门滚动预报降水实况,做好突发性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警服务,让市民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滚动更新的预报预警信息。同时,向农机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

2021-07-21 记者 侯琪琳 史丽娜 张恒 1 1 济源日报 c_70260.html 1 全力应对强降雨 部门联动守民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