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天下

南桐探路

(上接第一版)

曾经的南桐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搞传统种植,一年挣不了多少钱。

2016年,南桐村与“山里红”小辣椒合作社合作,开始在村里试种小辣椒。当年,小辣椒每斤收购价在8元左右,每亩收益在5000元左右。2017年,南桐村小辣椒种植规模达300亩。但由于市场行情不佳,农户收益普遍下降。

南桐人意识到,发展农业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不行,必须想办法把乡亲们凝聚起来,跟大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规避市场风险。

2018年11月,团市委派驻到南桐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石亚栋积极探索具有南桐特色的产业扶贫路径。依据产业发展规划,村里注册成立了济源市途航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犇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下,南桐村逐步从传统农作物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转变。南桐村农业生产开始走上一条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道路。

如何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此,南桐村进行了探索。其中,农民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桐村的探路之旅,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

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除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南桐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的还有一条环绕乡间的路。

谈起这条路,市公路局驻南桐村工作队队员冯卫东感慨地说:“2018年,驻村工作队到村里以后,看到道路坑坑洼洼,老百姓出行不方便。我们积极向省公路局和市里争取配套资金150万元,改造村里的主干道1.8公里,全部铺成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后来,考虑到山区坡陡路险,为了安全,我们还在道路两侧安装了钢结构防护栏。”

“有了这条路,村里的农副产品在地头就可以装车运走了。”南桐村村民赵永军说。

据了解,目前南桐村的小辣椒种植面积为300余亩,蔬菜制种种植面积为200余亩,养牛场存栏肉牛有80余头。

产业转型、脱贫攻坚的过程,也是南桐村重塑基因的过程。在解构与重构脱贫奔小康的历程中,南桐人付出了很多。

一路追寻,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引路

清风拂柳,蝉声阵阵。

行走在南桐村,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画卷:水泥路蜿蜒向前、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保障有了,产业有了,收入增加了,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

“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家里盖了新房子。我做梦也没想到,现在的日子会这么好!”双目失明的村民赵葡萄笑容灿烂。

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乡村振兴,不仅要看农民住得好不好、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还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乡风文明建设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南桐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房间门口挂着“八方援共青扶贫爱心超市”的牌子。走进超市,牙膏、牙刷等生活物品一应俱全,还有米面油及衣物等。

“超市不进货,这里的物品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团市委驻南桐村第三任第一书记王玮介绍。

据了解,“八方援共青扶贫爱心超市”成立于2016年,现在已经成为连接爱心组织、爱心单位和村民的桥梁。

爱心超市的物资发放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以及村里选树的先进典型等。其他群众可以通过参与村居事务、传承文明新风获得爱心积分,兑换相应的爱心物资。

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植入了新风尚。文明乡风成了南桐村乡村振兴的底色。

“成立爱心超市旨在帮助困难群众、激励先进典型,引导形成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近年来,爱心超市累计收到爱心物资50余批。”王玮说。

谈到南桐村的未来发展,李祥云说:“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下来,我们将在团市委、市公路局的支持下,着力规划建设西部林果产业基地、北部循环有机农业基地、南部蔬菜制种和小辣椒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有技术支撑、有可持续收益的订单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南桐村产业大发展。”

在时代赋予的“考题”面前,南桐人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21-07-19 1 1 济源日报 c_70128.html 1 南桐探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