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大峪镇东沟,济源市大峪镇东沟,一个藏在深山曾经人未识的村庄。然而,现在的东沟闻名遐迩。
东沟村地处深山区,有一条青萝河从中流过。这里的山并非高山莽岭,但重重叠叠,连绵不绝。黄土塬的地貌,沟壑纵横,进出极为不便。“故关衰草遍,离别堪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借用古人的诗来形容过去的东沟,是比较贴切的。陕北有首民歌《山那边》,也能唱出它原来的模样:你在山的那一边,我在这圪梁梁上站,叫一声妹子你没听见,哥哥心里胡盘算,山峁茆上看得远,你在那张家畔,叫一声妹子你听不见,哥哥心里实在想念……你在山的那一边,我在这圪梁梁上站,你长长的辫子好身段,毛眼眼亮个闪闪,山峁茆上看得远,还是那个张家畔……爱情浪漫而凄美,现实的环境状况是无情和无奈的。难怪又有歌曲唱道:妹妹站在河边边,瞭见哥哥在山那边,想拉个话话怕人听见,妹疼哥哥在心坎坎,哥把妹妹挂在心尖尖;瞭见那村村瞭不见那人,见不上面面就招一招手。还是人家山里人话直白:“东沟以前谁知道啊,又穷又破又偏僻,没人来。就是想来也来不了,路不通啊!”东沟村的当家人周备青言语朴素,说出了以往人们对东沟的印象。
日本鬼子投降那年,济源就获得了解放,东沟自然也回到党的怀抱,享受着党的阳光照耀和雨露滋润。然而,闭塞的交通,贫瘠的土地,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薄弱的文化基础,制约着东沟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长期没有明显的发展。破旧的房屋,低矮潮湿,土墙茅顶,或石砌草盖。晴天,日晒无荫;雨天,到处泥泞难行;一遇刮风,四周尘土飞扬。为了多收一些粮食,大伙不顾生态保养护理,乱垦乱种,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在那点灯靠油、耕地靠牛、吃粮靠碾的年代,东沟的夜晚也是碾磨声声,不绝于耳。毕竟碾盘磨坊是有限的,为了能早一点儿用上碾子,家家便趁天不亮就起来抢占,用碗或盆盛着粮食到磨坊排序站队。这种场景,对于东沟人来说是一段难受的记忆,不堪回首。
现在的东沟,青山环抱,绿水川流,道路通达,车来人往,房舍清雅,绿树掩映。虽然不像江浙的古镇那样雕梁画栋,但是木质雕刻的仿古门窗,精巧中透着古朴,朴素大方的气质更显自然天成的风韵;虽然没有平原村庄的横平竖直、朝向方正、排列有序的布局,但是依山顺势、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风格更显山村的别样情趣。那一条条山径古道,蜿蜒起伏,幽深静谧,扑朔迷离,给来访者平添神秘之感。村中,保留有千年古槐、皂角和百年黄楝,似向人们诉说着小村的古老;闲置不用的石碾、石磨、石臼、石缸,像凝固的乡谣,作为一种点缀,恰当地摆放在屋旁道边,无声地讲述着小村曾经的过往;站在村头眺望,那成块连片的辣椒、菊花、蔬菜种植基地,红黄绿紫蓝,如同彩色的绸缎绵延铺展……
东沟的变化首先来自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林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发展蔬菜制种、薄皮核桃等绿色产业为主,实施“田中栽果树,林间套蔬菜”的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有效地恢复了植被和生态。东沟的巨变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百村富民”政策,使村容村貌初步有了起色;实现道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组组通,使村庄明显提质;迁户并村工程的实施与推进,使村庄旧貌换新颜;美丽乡村试点的选定和规划建设,使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以来,东沟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入选“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荣登“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
如今的东沟,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玩水,秋天可以赏菊,冬天可以溜冰。有人以诗来形容如今东沟的模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树荫下坐,笑待客上门。”东沟的美,在玉川大地已非个例,而是到处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在这里深深扎根,绿色是这里最亮的底色。牡丹园、植物园、古轵公园、蟒河公园等大型特色公园的相继建成,使城市更加休闲宜居;以“乡村各美其美”为思路,将农村闲置宅基地、撂荒地等建成果园、菜园、游园和花园,坚持“做强小城镇、做精特色镇、做活中心镇、做美所有村”的原则,持续发力,解决人民群众在人居环境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城乡一体统筹,共享绿色发展。
东沟真美,玉川更美。作为访者,我叹服,我陶醉,真想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