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

“金枝玉叶”竟何人

■孔森

著名作家王蒙早年写过一本研读《红楼梦》的书,叫《红楼梦启示录》,其中谈到贾宝玉的爱情有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大体上好像可以归结为喜爱、性爱、情爱和纯粹精神上的心意相通。前面三个都好理解,依我看,如小红的清爽、鸳鸯的冷艳、湘云的纯真,都停留在喜爱的层次,而在袭人、宝钗的性感魅力面前,就上升到了第二个层次,对晴雯、黛玉,则又上升到情爱的层次,而最高的层次,王蒙是只留给了妙玉一人的。在晴雯、黛玉面前,宝玉还时有挑逗之举,而到了妙玉面前,则连丝毫的挑逗之意也不敢有了,只剩下了深沉而悠远的怀恋。

国光红先生在《红楼梦索隐》一书中,揭开了妙玉神秘的面纱,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妙玉的原型就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遗孤,被贾政藏入贾府。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语。

他立论的突破口,就是《红楼梦十二支》中说妙玉的《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国光红先生说,曲名《世难容》就是个隐语,隐藏的是妙玉为雍正皇帝所不容的绝密。“世难容”的“世”是隐指世宗(雍正庙号世宗)。这首曲子最具特色的句子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也是隐语,隐藏着妙玉身为爱新觉罗氏金枝玉叶的秘密。

现在,我先就第二层意思略陈己见。

《红楼梦十二支》共十四支曲子,除十二钗每人一支外,尚前有“引子”,后有“收尾”。

“引子”是这样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针对最后一句,甲戌本有一句脂评:“怀金悼玉大有深意。”

这“怀金悼玉”是指谁呢?

大多数人习惯把“怀金悼玉”理解为宝钗的“金”、黛玉的“玉”,而国光红先生却指出,这句“大有深意”的脂评就“堵住了向‘宝钗一金’‘黛玉一玉’的路”,因为如果“怀金悼玉”说的是宝钗、黛玉,这正是大多数读者下意识的反应,哪来“大有深意”之说?反之,既然脂砚斋说这是“大有深意”的,那就意味着“怀金悼玉”里的“金”“玉”不可能是宝钗、黛玉了。所以,国光红先生认为这里的“怀金悼玉”指的是怀悼“金枝玉叶”妙玉姑娘。

笔者以为,既然妙玉的原型可以确定为皇族的“金枝玉叶”,且脂砚斋在第七回秦钟名字后批“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两句“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与脂砚斋在此处即《红楼梦十二支》“引子”末句“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是完全呼应的,足可证明“怀金悼玉”非妙玉莫属。

但笔者仍有疑惑在焉。

笔者的疑惑是:难道妙玉是皇族的“金枝玉叶”就值得“怀”“悼”吗?

难道妙玉的悲剧构成了《红楼梦》一书的“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就值得“怀”“悼”吗?

不是的,这不合情理!

说“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大有深意”,这“深意”必是承载着妙玉姑娘的高尚品德、理想追求,并承载着《红楼梦》一书的创作意图、主旨,才值得“怀”“悼”。

不是吗?

可这层“深意”,究竟是什么呢?

探讨这个问题,看来还必须回到妙玉是谁、她有哪些值得“怀”“悼”的事迹等问题上来。

妙玉是谁?

上文已经说了,妙玉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遗孤,被贾政藏在贾府,并被贾政内定为贾宝玉的正妻。这可是个政治问题,是贾政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整个贾家前途作赌注的政治赌博。

我们知道,康熙末年在立储问题上,斗争异常激烈,开始主要是在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二阿哥胤礽之间,结果两败俱伤,四阿哥胤禛继位。胤禛就是雍正皇帝。但人们对雍正继位异议不断,特别是废太子一党说雍正是篡改康熙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这个说法威胁着雍正继位的合法性,所以,雍正对废太子遗孤格外在意,明察暗访,并欲置之死地。而这个废太子的遗孤不仅是个普通意义的皇家格格,还是满汉和亲的结晶(“金”为“满”,“玉”为“汉”),她身上承载的政治意义就更加非同寻常了。

(未完待续)

2021-07-08 ■孔森 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 1 1 济源日报 c_69462.html 1 “金枝玉叶”竟何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