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革命薪火映红农家小院

记者 冯淑娟 刘永芳

夏日炎炎,坡头镇留庄村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里,核桃树浓荫下,一群身着红白相间校服的学生席地而坐。在他们面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持葫芦舟模型,声情并茂地讲述薛平华组织葫芦队护送陈(赓)谢(富治)大军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战场的故事。

这个位于黄河岸边的农家小院,是全国“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留庄“英雄民兵营”教导员薛平华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如今,这里被薛平华的后人改建成了家庭党史教育展馆。

三间不大的平房里,密密麻麻摆满了文献资料和历史实物。略显斑驳的葫芦舟,已经泛黄的老照片和旧报纸,各个时期的奖章和奖牌,生动再现了薛平华和留庄民兵营的英雄事迹。

正在为学生们讲解的,是薛平华的次子薛京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每天都有来自机关、学校、企业的参观者走进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通过参观展览、观看影像资料、聆听讲解,接受党史教育。最多时,一天有上千人参观。

薛平华是坡头镇留庄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21岁的薛平华在家乡参加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后又组建了留庄抗日自卫队。在党的领导下,留庄抗日自卫队先后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400余次,数次打退日伪军和国民党军进犯,并组织葫芦队护送陈谢大军强渡黄河。1947年7月,太岳行署武委总会授予薛平华“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称号。1949年10月1日,薛平华作为“杜八联”民兵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64年,薛平华领导的留庄民兵营被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授予“英雄民兵营”称号。1989年,薛平华因病去世。

革命家庭孕育红色家风。在薛平华的言传身教下,薛家后人对党史、新中国史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群众疾苦不能忘、公家便宜不能占、红色家风不能败”,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一步一步成长为军人、教师、公务员,有的还成了行业的佼佼者。

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薛平华的长子薛景祥动员全家人搜集、整理父亲的战斗史料,筹建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当年7月开馆后,省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中央电视台以《人民不会忘记——济源英雄后人自办家庭革命展》为题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薛景祥去世后,他的弟弟薛京文、薛京永,儿子薛二国等人接过了接力棒。他们先后挖掘、整理相关史料400余件,出版发行5本书籍,协助拍摄5部影视作品,进一步扩大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的影响。2016年,薛景祥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对我们这个大家庭来说,爷爷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经常拿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看是否做到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亲民为民、团结群众,是否成为了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薛二国说。薛二国长期从事慈善事业,曾参与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大型募捐活动。每一次活动,他都动员家人参与,贡献一份力量。

重孙辈的薛诗琪今年已经16岁了。在她的作文里,太爷爷薛平华的战斗故事是最常见的素材。从记事起,薛诗琪每年春节都要参加家庭会议,和全家人一起重温太爷爷留下的家训。太爷爷当年的英雄事迹,她早已耳熟能详。

“党的历史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薛诗琪说,这本“书”,她不光要自己读,还要读给更多的人听。为讲好家庭党史故事,薛诗琪经常利用学习间隙,背讲解词。现在,她已经可以独立接待参观者。

今年,薛家后人又在小院里新增了两个实践操作项目——绑葫芦舟、锻造石雷,让参观者在参与和体验中接受教育和洗礼。

“父辈洒血铸造的革命精神不能忘,红色家风不能丢。展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从中感受到那段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盛夏时节,微风吹过,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里,薛京文的话还在耳畔回响。

2021-06-21 记者 冯淑娟 刘永芳 1 1 济源日报 c_68566.html 1 革命薪火映红农家小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