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走近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重点报道之二

用工匠精神铸造济源白银产业

记者 刘永芳 王虎军

这是6月20日记者在沁园路拍摄的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宣传道旗。 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即将开幕,为了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济源在高速站口、游园广场、主干道等地,设置宣传海报、道旗、标语等,不断增强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的影响力。记者 李楠 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中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是《列子·汤问》中愚公带领子子孙孙叩石垦壤、挖山不止的坚定决心。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有着涵养工匠精神的深厚底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优良作风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品质之魂,存于匠心。无论在传统制造领域还是现代智能制造领域,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是济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离不开追求质量无止境、服务无止境、努力无止境,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肯下苦功夫,讲求“慢工出细活”,不断推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匠精神。

“这里的饰品很精致,款式也比较新,加工流程很规范。”6月18日,在中国白银城珠宝首饰深加工车间,看着眼前的白银饰品,来自东北的客商郎琦不住赞叹。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开幕在即,客商陆续抵达,跟她一样到中国白银城踩点、寻求商机。

对于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郎琦满怀期待。她告诉记者:“中国白银城的环境确实很好。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银饰用的都是济源本地的原材料,产品性价比更高。我对济源的白银期待很高,希望能在白银文化节上有更大的收获。”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拥有千亿级的国家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豫光金铅集团、万洋冶炼集团、金利金铅集团为龙头,聚集了30多家饰品原材料生产企业,每年可产白银3600吨。有色冶炼产业基础雄厚,为济源承接金银、珠宝饰品加工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豫光的白银日产量最高达4吨,年产量约1500吨。”提起白银,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厂副厂长秦兴宇满脸自豪。“‘豫光’牌白银除了被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材料,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用户最喜爱的20家白银品牌’称号。”在秦兴宇看来,“豫光”牌白银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离不开工人们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他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白银制造的重要力量。”

(下转第二版)

2021-06-21 记者 刘永芳 王虎军 走近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重点报道之二 1 1 济源日报 c_68564.html 1 用工匠精神铸造济源白银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