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夏日插秧忙 田间好风光

文/图 记者 张佩佩

工作人员正在往插秧机上装秧苗。

栽种立夏秧,稻谷满粮仓。6月15日,记者走进五龙口镇西正富硒水稻产业园区,看到插秧机满载一盘盘嫩绿的秧苗,在一块块水田里往返作业,所到之处,一撮撮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到水田里,不一会儿工夫,偌大的水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

“当前,正值夏季水稻种植关键期,我们抢抓农时,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插秧,预计10多天能完成插秧任务。”园区工人何全杰高兴地说,插秧机不仅提高了插秧的质量,更节省插秧时间。一台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五六十亩,相当于50多个劳动力干一天。

镜面一样的稻田里,一株株新植的秧苗在水中随风摇曳。望着眼前的情景,正在指挥插秧的园区负责人贾寒江说,今年水稻的种植面积有800亩,主要品种有黄金晴、新丰二号、联丰88、香米等,亩产预计在1000余斤,亩收益预计2000余元。园区之前成功探索了“稻蟹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标,真正做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

“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好护苗水。这样既有利于秧苗快速返青缓苗,又可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护苗水正常水深在秧苗的1/2至2/3处。”在插秧现场,记者见到了济源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司清林,她正在进行技术指导。她告诉记者,为了做好水稻科技示范工作,她们对水稻品种的选择、育苗、插秧、富硒液的喷施和中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站在水稻产业园区,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稻田、翠绿喜人的秧苗、直通田间的水渠、高效运作的机械、辛勤劳作的工人,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乡村美景。“园区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所种植的产品,由绿色标准转向有机标准,让更多人吃上健康、鲜香的有机大米。”贾寒江满怀希望地说。

目前,五龙口镇西正富硒水稻产业园区下辖葡萄园40亩、猕猴桃园20亩、草莓园50亩,解决周边村民就业300余人,年发放工资80余万元。

“这里不仅是种植基地,还是试验生态基地。多所学校曾组织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学生们在插秧、收获稻米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懂得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贾寒江说。

谈及未来发展计划,贾寒江信心满满地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园区将推动多种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继续扩大立体种养模式,实现绿色发展;规划设计农作物种植体验区,让更多的体验者参与其中。

2021-06-17 文/图 记者 张佩佩 1 1 济源日报 c_68437.html 1 夏日插秧忙 田间好风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