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办好教育,关系着济源的未来。
脉号准了,就要对症下药,使济源教育更加“强筋健骨”。然而,教育问题没有“终极答案”,只有不断寻找更优的解决路径。
如何把握新课改的方向,在拓宽学生成长通道上谋求突破?
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如何聚焦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十四五”时期,准确把握当前教育体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趋势,科学研判济源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明确发展的目标思路,对济源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用守牢教育质量的“定力”来激活品牌建设的“动力”,追求高质量、高品质、高品位的教育。
“济源正处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窗口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济源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委书记李会林提出,面对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济源各中小学要找准支点,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推动教育高质量全面发展。
新课改 开辟“以人为本”思想新高地
初夏时节,树木葱茏。下冶一中的孩子们迎来了一节特殊的化学课——制作叶脉书签。
“将生长成熟的叶子采下,然后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5分钟,用镊子捞出。”在化学老师谢田田的指导下,孩子们把叶子平铺在一块玻璃上,用小试管刷或毛质柔软的旧牙刷轻轻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掉叶肉。
随后,孩子们将叶脉放入双氧水中浸泡。“化学真的是充满神奇色彩,我一定能做出纹路清晰、美观的叶脉书签。”学生武姝彤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这样“美妙”的化学课在下冶一中并不少见。
山区多蜜蜂、马蜂,老师会告诉学生,遇到“侵袭”时应采取怎样的应急处理办法;在讲解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的规律时,老师设置了酒吧场景,让学生扮演调酒师,感受化学的神奇……
一次次探究,让下冶一中的化学课成为高效课堂的“试水课”。课堂上,谢田田除了思路严谨、重难点突出,还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加工、转换,借助趣味情景进行教学,努力给学生带来趣味无穷的感受。
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那么,新课改到底要改变什么?
这不,记者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看到,中餐烹饪部以“第二届校园美食节”为突破口,上演了一场“美食大比拼”。这为新课改样态给予了生动的注脚。
为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完美融合,济源职业技术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辟职业教育新高地。
“我们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编制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学生提升技能打造更好的平台。”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孔拥军说。
有理论做铺垫,有实践为先导,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中餐烹饪部的学生们“战果颇丰”:2019级23班的王俊杰带领小组选定“肉夹馍”项目,仅3天时间,“营业额”达1300元;2020级25班的刘文涛和同学所开的麻辣烫店广受好评,卖了近600份……该校在校生有升学意愿的比例逐渐上升,由之前的20%上升至95%。
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改革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新的课程标准对新时代高中学生的要求,实现终身受益呢?
探索才有出路。
课改的探索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高中教育面临的高考压力,又使探索过程更加“纠结”。在近与远、现实和理想的权衡中,济源一中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地思考。
首席教师研修团队就是探索路上的一大创新之举。
在济源一中,记者看到被学生命名为“见贤思齐”的物理笔记。这是首席教师研修团队物理组在教师白万贤带领下,结合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总结而成的精华。“有难度的题都能在模型中找到原型、方法。”济源一中教务处副主任赵书印对记者说。
赵书印向记者介绍首席教师的具体工作:“研究近十年高考题,带领核心组教师对把关题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并分工编制高质量把关题专题突破的校本材料。”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呈现碎片化的特点。”济源一中高三英语教研组组长黄磊提到,一旦学生高中毕业后脱离英语学习环境,便会放弃阅读这个获取知识和愉悦的最重要的方式。“这与新课改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是相背离的。”黄磊说。
找出问题,济源一中英语组开出“良方”。
经过认真研判和分析,济源一中英语组开发了《英语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
济源一中2013级学生杜骅霖至今仍保留着和黄磊交流、沟通的习惯,还会和黄磊分享阅读乐趣。“高中时期,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完整阅读了《Wonder》《Flipped》《TheGreatGatsby》等原籍。”目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研究生的杜骅霖说,“这些完整的阅读体验,让我思维品质得到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也让杜骅霖找到人生的方向,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教学不只是冰冷的分数,教育更需要诗和远方。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路上。”黄磊说。
“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转变角色、优化教学策略,更要深入了解新课程下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要义,不断拓宽课改思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体局基础教研室主任余维民说。
长风掠过,关于新课改的追问没有停止。但只要秉持“以人为本”思想,济源教育必能开辟出新高地。
新课堂 核心素养培育主阵地
有了新课标、新高考,这课要怎么教?课堂教学是关键。
对济源一中附属初中学生郭墨轩来说,英语让他着迷:“每次老师给我们布置配音作业,同学们都争着看谁先完成。上课时,老师还会进行简单点评,讲解配音中的语法。”随后,英语老师原道燕在手机上向记者展示一段《蜘蛛侠》的电影片段。
“初一英语教学处于起始阶段,培养兴趣、夯实基础至关重要。”原道燕说,“为确保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英语老师们分组重新编写教辅资料、带领学唱英文歌曲、为电影配音……”
培养兴趣只是课堂教学第一步。如何培养能够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教学创新的重大课题。
各个学校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以课题为抓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对标核心素养,把握高考导向,聚焦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教法学法,科学设计限时训练,把握学生学情,提升教学的精准度,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济源一中教务主任王红卫介绍,从学校、年级到学科,济源一中的“一课一研精准教学”对课程建设全程把握。
太行路学校则立足“问题、活动、评价”课堂教学的“三大基石”,把课堂教学“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结合起来。“我们要求教师系统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科学规划‘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归纳总结、检测反馈’课堂六大阶段的教学活动,形成‘三环六段’教学基本流程。”太行路学校副校长朱丙兴向记者介绍“小组合作”内生课堂的模式。
课程建设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
“集体共研时,主备人对所授内容的教学整体框架、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其他教师展开讨论、补充、完善备课内容。另外,有经验的教师对授课的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多指导,形成了良好教研氛围。”王红卫介绍,“一课一研”有效提高了课程品质。
太行路学校七年级学生孙诚哲和同学组成课堂小组。“1号学生结对4号学生帮扶进步;2号学生结对3号学生共同进步。”得益于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模式,孙诚哲感到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班主任杨小亮说:“同学们上课发言积极,学习动力十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建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成绩。
轵城实验中学英语组对教材进行整合提炼。如,针对令学生头疼的大段文章背诵,引导学生列思维导图,让学生心中有思路,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用短语记忆单词,用句子回顾短语,用文章精炼句子,由点到线,聚线为面,让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
课堂教学的改变让轵城实验中学英语组的成绩十分亮眼。中考中,该校英语组的成绩连续几年位于全市前列。
“济源各中小学校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实践中,守正创新、强化素养,坚定教育高质量理念,构建教育高质量体系,让济源教育沿着高质量的道路行稳致远。”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杨建东说。
育新人 润“德”无声悦成长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写进教育方针,坚强有力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德育工作既要抓主题教育活动,又要注重挖掘利用文化课中的德育元素。”3月12日,李会林在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
小满时节,文昌路小学校园的两棵泡桐树生机勃发。这是当年焦裕禄亲手种植的泡桐树生发出的“二代焦桐”。2019年2月,在“相约春天——新时代与雷锋同行再出发”主题教育活动中,焦裕禄的长子焦国庆将这两棵树赠予学校。
“我们收集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像前的成长土,雷锋墓前的永生土,焦裕禄的故乡土,留庄英雄民兵营、愚公渠的土以及孩子们带来的家乡土等,为这两棵树培土护根。”文昌路小学校长焦娜娜介绍。
走进学雷锋纪念馆,在小小讲解员的带领下,关于雷锋的事迹介绍缓缓拉开序幕。当问及孩子们对雷锋的认识时,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
“雷锋是一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的人。”卫宸可说。“雷锋舍己为人,帮助他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高敏绮说。“雷锋甘做一颗螺丝钉,我们要学习他的钉子精神,把个人进步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李怡萱说。
通过近距离触摸雷锋塑像、真实感受图文并茂的雷锋故事,实地接受思想洗礼,雷锋精神在文昌路小学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续写“雷锋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续存“雷锋存折”,勤俭节约奉献他人;续讲雷锋故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特色活动的举办,让充满仪式感的雷锋精神教育活动入脑入心,让奉献的精神融入学生生命,点亮学生人生的灯塔。
文昌路小学只是雷锋学校联盟的缩影。随着雷锋学校联盟的成立,40余所学校加入其中,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每月都有主题教育活动,将学习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不断推进。
此外,济源一中毕业礼、成人礼仪式教育活动和济水一中“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升国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沁园中学研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推进,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个生动实践案例。
德育活动只是一方面。该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文化课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内容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呢?
下冶镇第二中心小学开设的电影课程,打破了学科教育的边界,找到了这一契合点。有效实现电影课程与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
“电影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何辨别影片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挖掘其本身蕴含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的引导格外重要。”教师魏梦佳总是从电影中抽出值得辨析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领悟其内涵,争取使学生每看一部电影都能有所收获。
从简单易懂的动画片到有思想的人物角色片,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思考能力也不断地提高。同时,绘、写、谈、议、演、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看”的热情,使影片观赏从“要我看”逐步转化为“我要看”,从“浅”看到“深”赏。
“从《狮子王》中,我明白了亲情。”四年级赵俊凯说。“观看《别惹蚂蚁》,我懂得要尊敬每一个生命。”五年级王雨霏说。“跟随《少年奇幻漂流》,我记住了该面对的问题就不要去躲避,要将它解决掉。”六年级王青海说。
“低年段以独立自主、同伴相处题材为主,侧重趣味;中高年级以品德教育、爱国题材为主,侧重情感教育。”下冶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李小海介绍,以五年级的电影课程为例,教师计划围绕励志主题进行观影学习,选择《心灵捕手》《叫我第一名》《听见天堂》等影片,激励学生积极迎接生活的挑战,不断进取。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今,语文、历史、地理等文化课中的德育元素越来越丰富。“文道结合”引导学生“因文悟道”,这成为一种趋势。
“2021年是‘教育教学质量年’,我们要启动‘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济源教育高质量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在强基筑垒中领航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统筹优化布局,在顶层设计上谋划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聚焦立德树人,在任务举措上落实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在改革创新中推动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抓住关键要素,在资源配置上保障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融入大局大势,在服务全局中彰显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李会林说。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