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都证明着生物多样性已经在济源得到广泛发展,“同时,我们通过科学监测,测算出咱们济源的林木每平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85克。这也为我们下一步济源的碳中和提供了一些数据支撑和依据。”
济源地处黄河中下游,全域属于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又承担重要政治责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成铖表示,近年来,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落实河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铖说,下一步,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优化重点项目,明确工作目标,完成全域河流入河排污口的环境问题排查,健全入河排污口登记审批管理制度,高标准落实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推进河流清洁行动,重点实施一批河湖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湿地项目,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功能,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习总书记胸怀祖国江河山川,考察调研中经常要看水。可想而知,水是多么重要。”在小浪底库区从事合法捕鱼作业的渔民王鹏告诉记者,目前正是禁渔期,他们这些渔民响应国家禁渔号召,所有大小船只集中靠岸停泊,不再进行捕鱼作业。他说:“对于我们这些渔民来说,禁渔期是非常好的。禁捕不仅能够为鱼类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库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好了,鱼儿长得又肥又壮,我们也有好收成。所以,我们一定会遵纪守法,不捕捞、不违法,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黄河北岸的泰山村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的一个村庄。黄河水在这里平静流淌,滋养着两岸沃土。“习总书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我们当然要把身边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望着家门前的黄河水,泰山村村民杨万民万分激动,“我们这里有红色革命故事,也有碧水蓝天。靠着黄河水,全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杨万民笑着告诉记者,近年来,济源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村里也借着黄河水发展起了旅游业,提升了泰山村的名气和人气,也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有了收入,“抓生态保护就是抓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了,会更好地保护生态。我们都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更好地保护好黄河水,让黄河水造福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