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大数据+百分关怀”模式铺就流浪人员回家路

本报讯(记者 王莉 通讯员 张伟)“终于回家了,高兴!”近日,在济源救助管理站和公安部门通过人像比对系统确认身份信息后,离开家乡流浪到济源多年的刘某红启程返回家乡。

由于刘某红没有直系亲属,因此,在启程前,济源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刘某红户籍所在地救助管理站提前联系,协调好刘某红回到户籍地后的接收及安置准备工作。

刘某红今年48岁,是长治市平顺县虹桥关镇槐树坪村人。2019年6月23日,在克井镇王才庄流浪多日的刘某红被当地热心村民发现,经报警,由克井镇派出所送至济源救助管理站。

因长期流浪,刘某红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均不佳。他不会写字、吐字不清晰、神情呆滞,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更说不出姓名、家庭住址、亲人电话等基本信息。

于是,济源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刘某红送医治疗。治疗期间,该站工作人员通过“头条寻人”、采集DNA比对、人像比对等寻求方式帮助刘某红寻亲,均无果。

期间,济源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还将刘某红的信息发布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上,有时会反馈一些模糊的信息,每当这时,工作人员都会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核实这些信息,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得到的答复是查无此人。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为刘某红找家、寻亲的心愿。

时间持续到2020年底,济源救助管理站在为流浪人员上户口、办理身份证过程中发现了希望。轵城镇派出所工作人员再次尝试人像比对,发现刘某红和长治市平顺县虹桥关镇槐树坪村人像数据库里一位村民的相似度极高。随后,经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核实,证实刘某红即该村村民,是一名五保户,济源救助管理站精准掌握到了刘某红的身份信息。

由于当时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再加上刘某红病情仍不稳定,济源救助管理站决定推迟护送其返乡的时间。

经过长期精心照顾,在刘某红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均稳定后,济源救助管理站周密计划,将他送上回家路,并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护送。“我们帮他洗了澡,理了发、换上新衣服,让他开开心心、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回家。”济源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周娜娜说。

5月13日,一行人到达长治市,经过与长治市救助管理站确认与交接,走失多年的刘某红终于安全回到了家乡。至此,济源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周娜娜告诉记者,5月9日,在栲栳考试中心附近流浪的洛阳市伊川县籍流浪人员邢某生,被承留镇派出所工作人员护送至救助站。经工作人员甄别,发现其精神异常、情绪不稳定,随即送至济源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期间,承留镇派出所工作人员经过人像比对,确定其身份信息,准备于本周护送其返乡。

“目前,站内及济源市社会福利院未找到家的滞留人员还有50人。滞留期间,我们一直坚持主动为他们寻家。”周娜娜说。

据统计,今年济源救助管理站通过照片采集和人像比对,已成功帮助8名长期滞留人员返乡与家人团聚。近年,济源救助管理站积极作为,认真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工作,先后将DNA比对、人像比对等先进技术应用于长期滞站人员筛查,大大提高了寻亲成功率。

济源救助管理站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寻亲手段,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流浪乞讨人员、滞留人员身份快速查询机制和寻亲服务机制,精准识别、有效救助,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更早、更快地帮助受助人员找到家。

2021-05-19 1 1 济源日报 c_67066.html 1 “大数据+百分关怀”模式铺就流浪人员回家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