抻一抻筋,做一下拉伸运动,不仅可以减压,还能活动筋骨。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拉伸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拉伸运动的两种类型
拉伸运动是指任何能使肌肉(包括肌腱、韧带和结缔组织)得到暂时性延长的运动。每次移动身体的时候,总会有某个部位被拉伸。
拉伸运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静态拉伸是指移动到运动范围的结束端,并保持这个姿势。静态拉伸的动作有很多,比如把脚后跟往臀部的方向拉动(用来拉伸股四头肌);在头顶弯曲肘部(用来拉伸肱三头肌)等。
动态拉伸是指在更大范围的运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性动作。动态拉伸的例子包括行走式箭步蹲、手臂绕环和深蹲等。通常情况下,动态拉伸适合在正式锻炼前做,这样能让肌肉、肌腱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静态拉伸适合在锻炼后做,用来放松肌肉。
拉伸运动的好处
运动生理学专家建议大家在锻炼前做一下动态拉伸。因为,锻炼前进行动态拉伸可以充分热身,调整好运动状态。
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拉伸增加一个关节或一组关节的运动范围,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神经系统对拉伸姿势变得更耐受,但这个效果在几个小时内就会消失。如果想长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建议每周拉伸5至6天。
有助于在锻炼时更好地激活肌肉。坚持有规律的拉伸练习,还能改善运动表现。运动范围越大,激活的肌肉越多。比如,如果腘绳肌的运动范围受限,那么在做单腿硬拉时只能激活40%的肌肉。但是,如果腘绳肌的灵活性增加,就能激活60%的肌肉。
以深蹲为例,如果你在做这个动作之前没有热身,那么身体就无法充分蹲下。为了弥补缩短的运动范围,身体不得不向前倾,这会给背部施加压力,从而导致关节疼痛。但是,如果你在做深蹲之前先做动态拉伸,就能轻松完成深蹲。
久坐不动会导致某些肌肉(如髋屈肌)缩短,从而感觉“紧绷”。经常做静态拉伸有助于逆转肌肉的适应性缩短,能够增加肌肉的灵活性,从而减轻疼痛感。
大家可以通过移动身体来对抗这种“紧绷”感。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做5分钟的动态拉伸。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