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大有可为

记者 董慧敏 何岛

5月17日,为期两天的纳米电子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在济源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纳米电子材料相关领域的院士、国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校院所专家与河南省相关部门领导、企业家、投资人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纳米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前沿、产业功能区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热点话题,推进纳米技术产业高端交流、合作对接与创新发展。在此期间,济源的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成为行业“大咖”们的关注焦点,并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从“科学”到“技术”

济源纳米材料产业不断发展

2020年10月,“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历经实验室研究、小试、中试和工程技术验证,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在济源落地转化,不仅促进高性能纳米二氧化硅的行业升级,而且带动纳米产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这与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是离不开的。

济源的纳米材料产业起步较早,2003年就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张治军教授带领河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引进人才、培育平台、合作研发,催生出一系列纳米材料创新项目,开创了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1.0时代”。2019年8月,济源与河南大学正式签约,共同建设纳米材料产业园,标志着济源纳米材料产业进入了“2.0时代”。

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已有10余家纳米材料企业入驻,年产20万吨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年产1000吨纳米二氧化钛项目以及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发的催化剂、增塑剂等项目已经投产或加快推进,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仍有10余项成熟科研成果待合作转化,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预计今年7月具备入驻条件。

此外,为加快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济源先后出台了支持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连续5年,每年对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500万元。2019年,济源成功举办了首届纳米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签订“1+5”科技项目合作协议。2020年,通过举办线上论坛收集筛选项目10余个,并且精准对接业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成功与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化物所、郑州大学等达成项目合作意向,促成3个科创平台和1个研究生培养基地落地济源。

近年,济源高度重视纳米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引领未来的先导产业重点培育,接下来,济源还将大力支持纳米材料产业发展,推动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千亿级纳米材料产业集群。

从参观到了解

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获赞

对于目前济源的纳米材料产业发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纳米行业专家学者们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对济源的纳米材料产业给予肯定,他说,济源工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同时开放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参观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后,他认为济源发展纳米科技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除了搭建平台,济源还要加大对初创企业的资金支持、人才支持等全方位支持。”张锁江说。

对于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固体化学研究所所长邢献然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很足,也是走在领域前列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吴景深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从国家层面来看,纳米产业大多是在上游,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非常强,但中试相对比较弱,而产业需求更弱,比较依赖国外条件,而济源通过中试线展示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模式,正好把研发、生产、落地这个产业链很好地联系起来,为科研专家和企业入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发展与促进处处长、纳米科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秘书长任红轩也提到,纳米科技改变世界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黑科技”背后离不开纳米科技的推动,而济源发展纳米材料产业正当其时。

如今,看到纳米材料产业在济源扎根落地,任红轩表示很欣慰。同时他也建议,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发展要形成产业集聚区,抓住国家政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将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纳米材料产业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容量。

(下转第二版)

2021-05-18 记者 董慧敏 何岛 1 1 济源日报 c_66990.html 1 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大有可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