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奏欢歌,田畴翻碧浪。玉川大地,15万亩优质小麦正迎风起舞,酝酿丰收。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在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济源认真谋篇布局,扎实做好“粮安天下”大文章。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济源示范区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抓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走技术先进、产品安全、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竞争力强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全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固本强基,农田建设高标准
立夏过后,济源大地上的小麦青翠欲滴。站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麦田里,梨林镇前荣村种植户李小芬有说不出的高兴。根据农技专家推断,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李小芬的底气来源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
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020年,济源战疫情不误抢农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五连丰”,达到2.46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为探索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济源重点落实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措施,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力争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使耕地地力持续提升。
同时,根据省级标准,济源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力争实现“旱涝保丰收”和“高效节水”,为示范区粮食稳产增效提供基础保障。
项目推进快、资金投入足、农户积极性高……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显著,2020年,济源荣获省级800万元资金奖励。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基础。济源坚持走技术先进、产品安全、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竞争力强的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累计建成39.42万亩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加快,抗逆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济源粮食生产将在高基点上稳产高产,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越扛越稳、越扛越牢。
藏粮于技,科学种田高效率
在五龙口镇河头村的小麦田里,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操控下,稳稳地飞进农田,进行药物喷洒作业。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