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像老黄一样,养牛、务工、种植制种蔬菜、开农家乐,现在的王庄村,家家无闲人、人人能挣钱。2019年,王庄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4771元。
走进村民王小青家,收拾干净利落的两层小楼和门口擦得锃亮的汽车让人无法相信这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小青家被识别为贫困户是因为她公公得了病:一个月去焦作住院一周,一次没有5000元下不来,到公公去世,账“垒”起来了。
王小青的丈夫叫薛龙东,是个手艺人,在外打工一个月至少能收入5000元。王小青在村里有个益贫岗,每月1000元。她还在杂粮车间上班,月工资2500元。
“2019年11月初,王小青把我喊到没人的地方,悄悄说,她想买一辆小汽车,问有没有政策,像她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不能买?”驻村工作队队员周鹏说,他当时直想笑,脱贫了为啥不能买小汽车?
当年11月10日,王小青就买回来一辆SUV。“买车花了11万元,贷款5万元,一个月还2500元。”其实王小青是可以全款买车的,不过她说:“慢慢还吧,家里不放点钱,心里不安稳。”
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了,生活有了保障,如何让全体村民都致富呢?在“脱贫”的基础上,任云飞扛起了“致富”的大旗。
依托山水,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王庄村通过租赁经营、参股分红、委托管理等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建成的汽车主题公园、花溪汽车客栈、房车营地等项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新引进的木材厂、饮料厂、农产品加工厂,一并解决了附近村庄群众的就业问题。2020年,王庄村集体资产突破460万元、集体收入突破37万元。
昔日的贫困山村化身如今的美丽乡村,王庄村的嬗变绝不仅此。用王小青的话说:“村里就像孙悟空来了个‘七十二变’!空气里嗅着甜味儿。俺们亲切地称任书记为孺子牛!”
老黄牛张家祥:他们叫我张“振兴”
接力第一书记任“致富”的是张家祥。从贫困户王小敏的帮扶责任人到驻村第一书记,张家祥肩负的振兴使命众望所归。
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备祥说:“张书记一来,我们就给他改名了,叫他张‘振兴’。”
“振兴”让张家祥压力很大:对照乡村振兴要求,结合王庄村情,“乡村振兴”如何进村入心?“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有产业吸引人、有钱挣留住人,长久之计还是把外流的本村人吸引回来。”张家祥说。
2018年,王庄被确定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脱贫攻坚现场教学点。肩负重任,在接棒过程中,张家祥开始了王庄村愚公移山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的建设。
“对于教学点的规划,要具备吃住行游购娱这几项职能,在吃的方面可以容纳将近300人就餐,在住的方面可以满足将近200人的需求。将来展厅还将具备传统农具展示功能,教学点还将实现现场教学、农耕体验等职能。教学点建成后又能给村民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王庄村振兴发展。”张家祥说。
“振兴”,不仅是前两任第一书记对张家祥的嘱托,也是全体王庄村民的殷切希望。张家祥说:“未来几年,我要扎根这里,做一头‘老黄牛’,在前两任书记的基础上,把王庄村打造成一个致富的田园、创业的家园,实现乡村振兴。”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出了多远;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王庄振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