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万物勃发。走进天坛街道创业园区,处处感受到涌动的发展活力:园区内一拨拨外来企业人员在此考察兴业,一个个重点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现代大气的标准化厂房,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发、昂扬奋进的工业发展新画卷,更吹响了天坛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号角。
今年以来,天坛街道树牢“项目引领”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的“牛鼻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用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动能。一季度,辖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172%;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4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48万元,占预算数28.1%,同比增长56.8%,实现“开门红”。
这一个个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天坛辖区工业战线牢记殷殷嘱托、扛起使命担当的辛勤付出。
谋定而动,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的支撑,多极发展、多点发力,方能打开天坛工业发展新格局。
4月19日,示范区2021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涉及的10个工业项目中,天坛街道绿宝电工年产1万千米防火电缆和1万套电器柜项目及国泰实业热焖工艺技术改造项目赫然在列。
开局就是冲刺,启动就要加速。翻开天坛街道项目建设台账,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天坛街道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和辖区发展重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聚焦项目建设,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商讨论证,科学制定台账,全年计划实施项目4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涉及工业、城建、商贸服务、社会事业、城市建设配套服务等5大类,总投资78亿元,年度投资近20亿元。
清晰的思路、明确的任务、十足的干劲,激发天坛街道工业发展强劲动力。
天坛街道将3月份作为“项目推进服务月”,4月份作为“项目巩固提升月”,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每周、每月召开班子会、班子扩大会,重点通报分包项目进展及存在问题,深入研判,找准症结;坚持问题导向,现场办公,部门联动,限时办结;持续跟踪督导,时刻保持快节奏和高效率;通过在责任上“压”、工作上“逼”、时间上“挤”,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按下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破解难题,筑牢工业发展根基
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是天坛立身之本。做大做强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
破解工业发展难题,做大体量,做优存量。近年来,天坛街道利用辖区资源优势,依托济源钢铁,挖潜增效,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通过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存量提质与增量选优并举,持之以恒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衡创线材年预处理10万吨冷镦线材生产线、鸿钟鑫年加工2万吨精密金属材料、国泰铝业年产3万吨节能铝合金型材、兴联实业年产3万吨钢丝和1万吨弹簧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实施。”为了破解传统产业小而散难题,天坛街道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钢产品加工园,推动项目进驻园区、集群发展,不断拉长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延链补链固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目前,天坛街道创业园区30余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进驻企业46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
“在产业发展上,天坛街道要抓住洛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好机遇,超前谋划,创新规划,在延链补链固链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土地集约节约、空间发展上获取效益。”谈到工业发展,天坛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慧华信心满满。
工业要发展,用地是基础。
天坛街道围绕破产企业资源闲置、长期得不到开发的难题,多方努力,挖掘潜力,有效破解因遗留问题影响的原奔月集团306亩土地、原轻工园区破产企业的再生产难题,盘活天丰天利玻璃、宝源重工2家企业,年产1800万平方米的索尔玻璃项目正式投产;而随着济钢立交桥的建设,济钢北院仓储物流园项目也顺利推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