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四中提出“体艺亮校”战略,在重视文化课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积极开展体艺特长教育,体艺高考屡创佳绩,体艺比赛捷报频传。
济源四中地处古轵国所在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周边出土过大量陶俑、陶车等文物,其中不乏国家级和省级文物。近在咫尺的黄河和南岭所富有的淤泥和红胶泥是做泥塑的好材料。济源四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小就有“玩泥巴”的经历。这些都为学校开展泥塑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济源四中美术组几经探索,最终把泥塑课程作为美术第二课堂的主要发展项目,并成立了“古轵汉风”泥塑工作坊。
济源四中领导带领美术教师先后到浚县杨玘屯、天津于庆成雕塑艺术馆、天津泥人张工作室、河南省博物院等处参观学习,派遣美术教师外出培训,促进了泥塑师资队伍的迅速成长。
泥塑课程开发之初,面临技术、师资、场地等方面的困难,但济源四中的领导和教师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利用办公室、校园小凉亭等一切可利用的场所开展工作。他们还经过摸索,制作出了很多适合教学的工具,探索出了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很珍惜每一节泥塑课,不仅上课时积极认真,课后还主动打扫卫生、清理教室。泥塑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还让学生了解了很多地理、人文知识。
有付出就有回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泥塑课堂成了济源四中的一张“名片”,不仅在校内深受学生喜爱,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济源四中有练泥机、拉坯机、电窑等全套泥塑设备和固定的泥塑教室、泥塑工作室、精品展示室,为办好泥塑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泥塑课程实践中,学校组织编写了《古轵汉风——泥塑》校本教材。教师与专家、学生、家长共同合作,完成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教材内容选择等一系列工作,并在校内建立了内部评价机制。
教材的开发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保证了泥塑课程的有序性和长效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学校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
济源四中先后组织开展了“‘古轵汉风’泥塑爱心义卖——走进济渎庙”“‘古轵汉风’泥塑爱心义卖——走进世纪广场”“‘古轵汉风’泥塑爱心义卖——走进天坛路幼儿园”等一系列活动,并将义卖所得全部用于资助山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
在2016年济源市美术学科会上,济源四中的美术教师作了题为《泥土的魅力——济源四中泥塑校本开展纪实》的报告,详细阐述了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为济源市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2017年河南省“一校一品”争创活动中,济源四中被评为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学校。
在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古轵汉风”泥塑工作坊的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济源市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中,“古轵汉风”泥塑工作坊的作品获得一等奖;济源四中荣获“河南省美术泥塑特色学校”称号。
2020年,市博物馆联合济源四中“古轵汉风”泥塑工作坊在市博物馆一楼展厅举办了泥塑专题展览。“古轵汉风”泥塑工作坊的几位辅导老师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学生们也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古轵汉风”泥塑工作坊的师生创作了“心中英雄塑起来”大型泥塑作品,并与武汉青年学生进行互动,以表达对抗疫事业的支持和对英雄的敬意,用泥塑艺术弘扬社会正能量。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又被学习强国教育平台转发。
这些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展望未来,济源四中信心满满。“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济源四中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己任,让传统文化赋予现代审美元素,打造属于济源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结合学校的公益事业,让泥塑艺术教育融入精准扶贫活动中,助力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让泥塑作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