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内

“土地生金”新希望

(上接第一版)

变化的是河合人的身份,不变的是集体富的使命。

“只看到眼前摸得着的东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眼光长远,做好没有土地的打算。”勤于思考的河合居民刘直忠说。

“从土里刨食的观念要转,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土地生金,而且要永久生金。”关心发展的河合居民刘瑞生说。

从皮鞋厂、电线厂到预制板厂,一直在探索的河合人不断寻求产业突变。直到1996年,河合找到了集体富裕的新路径。

作为试点,河合居委会在沁园路东侧开发商业门店40余间,年集体收入20余万元。找准方向,快马加鞭。后来,河合居委会又相继开发出济合苑、御香苑、沁园苑等商业门店。

“手中有票,心中不慌。”2007年,当居民完全失去土地时,河合也实现了大批商业门店的投入使用。河清街、河苑街、餐饮一条街……不断开发的新业态、新元素在河合集聚,为其带来了广受好评的“人间烟火气”。

如今,河合年集体收入达1100万元,居民年均分红达7000元。同时,河合的发展也为济源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改民建腾飞跃,高楼林立老宅撤。千古村史烟云散,盛观今朝追溯源。”年过八旬的河合居民刘培山曾画一幅河合解放初期的村貌图。缅怀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这幅图如今激励着河合新一届“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2005年,河合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被拆除。然而,刻印着“河合桥”的石碑矗立在湨河沿岸。河合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军伟说,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河合人的心里,激励着河合人接续奋进。

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河合的发展始终围绕集体经济做文章,实现了居委会与居民的“美美与共”。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何汇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致富?刘军伟思考得更多,也谋划得更多。

发展问题没有终极答案,只有不断寻找更优的解决之道。眼光向外,刘军伟带队走出居委会、走出济源,希望带领河合人一起激活发展的“想象力”。

“只有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才能实现河合稳定长远的收益。”刘军伟考虑,“当前,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或许筹划医养中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因河得名到因河而害再到依河而兴的河合铆足一股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如今,更多火热的实践等待被创造。”刘军伟说,“对河合而言,探索不会停止。”

2021-04-29 1 1 济源日报 c_66346.html 1 “土地生金”新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