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1.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十大工程蓄积发展后劲。开工建设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济源产教融合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文化(篮球)小镇项目、济源城市综合体项目、清源古街项目、沿太行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客运枢纽站及黄河大道西延工程、引黄调蓄工程、中国白银城国际时尚产业园项目、小浪底荣盛一品原乡项目。
项目攻坚夯实发展实力。深入实施“5163”工程,全年实施项目500个,突出抓好1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提升消费能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三大改造”;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积极发展食品饮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基础较好的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城市。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快递物流、农村物流;举办更多的高水平赛事活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强化创新驱动作用。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和科技攻关工程,推进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等平台提质升级,加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培育工程。
推进园区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开发)区建设水平,开展“百园增效”行动;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
3.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实施东环南延、南环东延等16条道路新建改造及配套设施项目。统筹利用空闲土地、边角空地,建设临时停车场、立体停车场、生态停车场;新增各类管网37公里。
加快建设济东新区。统筹地上地下,加快布局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加快金融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创意等产业入驻。
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连通龙河、珠河、盘溪河等水系。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试点覆盖3万户以上。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持续开展城市“四治”。
推进济洛深度融合。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建设,在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旅共兴、生态共保、服务共享、金融共用等方面寻求更多合作。做好济洛快速通道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开工建设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完成南太行旅游公路建设。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建立防止返贫监督和帮扶机制。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建设高标准农田2.9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3亿公斤以上。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扎实推进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工作。
5.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三个一”改革,实施信用信息归集扩面、管理提质、应用赋能“三项行动”。
充分发挥济源海关对外开放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四路五区”战略;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楼宇经济”。
制定实施“1+16”营商环境专项提升方案,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企业服务监管氛围。
6.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出台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完成黄河湿地生态修复50公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2.28万亩;打造森林康养基地2个、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15个,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2.6万亩,造林10万亩,森林抚育2.8万亩。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加大低碳、碳交易和碳中和工作力度;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静脉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
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
7.切实加强民生保障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旅游惠民活动;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实施“明眸皓齿”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供热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蟒河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放心消费街区示范工程;推进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600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人,新增返乡创业2300人。
加快健康济源建设。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打造济源特色文化品牌。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记者 史方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