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佳节春节的临近,济源处处充满了年味儿。在民间艺人尚秀珍家中,一个个惟妙惟肖、憨态可掬的面塑作品更是招人喜爱。2月9日,记者走进邵原镇邵原村尚秀珍家里,看到尚秀珍正在面板前制作面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面塑老鼠,形态逼真、威猛雄壮的面塑老虎,生动活泼、喜庆吉祥的面塑鲤鱼,五彩斑斓、羽翼丰满的面塑百鸟……这些面塑作品令记者眼花缭乱,散发着传统民俗的气息。
尚秀珍从小深得祖母言传身教。善于观察的她用心研究刺绣、剪纸等技艺,锻炼出了精湛的手艺。她的“鸳鸯戏水”“双龙戏珠”“喜鹊闹梅”等刺绣作品惟妙惟肖,堪称一绝。村里无论谁家婚嫁,都会请她帮忙。那时,她除了做好自己的作品,还能欣赏到面塑艺人的绝活。于是她便悄悄地学,默默地记,回来后用心琢磨、反复试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其中的技巧,并逐步改进、创新。渐渐地,她能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中爬的,逐一通过面塑呈现出来。
“面塑,全在一个‘巧’上,塑形力度要拿捏精准,绘画着色更要注重细节。”尚秀珍介绍,面塑制作中发面很关键,要将精麦面粉和豆面结合,才有利于塑形。在制作过程中要用捏、揉、塑、雕、刻、镂等技法造型,用剪刀、梳子做细部及装饰。色彩除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点缀,最后用墨线细致勾勒,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彩。
“今年是牛年,我做了各种类型的面塑福气牛,希望家人与亲友诸事顺利。”尚秀珍说,她还制作了一些金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这些面塑作品里,不仅饱含了她对家人的祝愿,对春节的期盼,还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幸福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尚秀珍的剪纸、刺绣和面塑作品先后在“济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作品展”“元宵节艺术展”上展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她的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面塑作品形神兼备,被保存在济源群艺馆。她的《邵州面塑·河南妈妈·中国年》作品获得“年度地道风物发现者”一等奖。她的“邵州农家蒸花馍过小年”作品被《中国画报》收录。她也先后获得群众文化活动“三优一先”先进个人、济源“52111”群众文化项目“民间文化能人”、“巾帼巧手标兵”荣誉称号。“如今面塑作为一种非遗文化,我会把这个手艺传授给更多的人,争取让邵州面塑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尚秀珍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