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之春 别开生面的春之旅
这是为了远行的回望,这是玉川人的四季歌。太行山下,金玉满川,集聚区内,产业兴隆。走过2020,难忘春夏秋冬。奋斗为证,创新为证,服务为证,发展为证,无限的向往和期待,正融入一段全新旅程。
这是工业与春天的对话,这是防控与发展的博弈。这是集聚区脚踏实地、奋勇争先的铿锵步履,这是玉川人锐意进取、只争朝夕的壮志雄心。
短短15天,规模以上企业100%复工,第一季度开复工率为114%。有色金属、节能环保、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延链、强链、补链,招商引资互补互融。一个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正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向时代展示力量,向世界张开臂膀。
玉川之春,是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是复工复产的风景线,是寸土寸金的产业链。玉川之春,是紧锣密鼓的大项目,是务实重干的高效率,是创造辉煌的小心愿。玉川之春,是以人为本的真性情,是感人肺腑的好故事,是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玉川之夏 一个成长的季节
玉川之夏,是一个成长的季节。
成长,是一种精准定位:围绕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总目标,聚焦“三提两改”,全面推进二次创业。
成长,是一种深厚积淀:13年叩石垦壤、深耕细作,以产业为课题,以实践为答卷,传承愚公移山精神,铸就当代工业愚公。
成长,是一种昂扬活力: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拼出玉川加速度。循环经济的产业蓝图,解读济源制造新内涵。
制度就是号令,立规矩、转作风、树形象,抓落实、严考核、动真格。集聚区就是赛场,比工作、比学习、比干劲,比成效、比价值、比作为。
从规模到品质、从速度到效率、从坚守到创新、从拼搏到智慧的产业链,见证了美丽的玉川时光。
在玉川讲堂拓展视野,用玉川故事凝聚精神。走进工厂和车间,学会面对面服务。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博弈中,敢于肩并肩担当。
在学习中成长、在劳动中成长、在服务中成长。让产业拥有更好的未来,让玉川成为更美的园区。
玉川之秋 天高云淡 五彩斑斓
这是策马扬鞭的第三季度,这是干劲十足的玉川队伍,这是蒸蒸日上的产业发展,这是日新月异的创业园区。
走过“十三五”,我们从这里再出发,夯实产业报国的根基。我们在这里成长,绘就循环经济的宏伟蓝图。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内引外联,海纳百川;任重道远,春华秋实。
红色是党旗的颜色,也是玉川的力量和坚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玉川的追求和品质。蓝色是开放的颜色,也是玉川的胸怀与格局。金色是财富的颜色,也是玉川的向往与收获。
还有俊俏的白银、高贵的紫铜、沉稳的铅锌灰,黑色的原料、白色的厂房、厚重的黄土地……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厚积薄发的玉川登高望远。玉川秋色,是今天的风景,更是不变的初心、永远的使命。
玉川之冬 穿越严寒 挺进未来
《史记》有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藏者,亦是一种休养生息、蓄势待发的姿态。
玉川之冬,是“十四五”的起点。这是孕育希望、磨炼意志、考验心性的一段旅程,这是蓄势、蓄能、蓄力和突围、突进、突破的一个季节。
“宇宙万物,可曰五行。”位于太行山南麓的玉川产业集聚区,亦演绎着五行神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互促互进、互补互融,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金,是产业和项目——以有色为龙头,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翼齐飞,绿色化、智能化、科技化齐头并进,始终保持传统冶炼产业在装备水平、规模效益、科技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行业标杆地位,并逐步实现向新材料产业的转变。
水,是政策和环境——政策汇编条分缕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集聚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本,机关干部以服务企业发展为荣。产业招商、链条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的吸金步伐不断加速,产业和园区的洼地效应魅力凸显。
木,是规划和方向——玉川“十四五”规划已编制,集聚区规划区面积将有望从11.6平方公里扩展到20.02平方公里。“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区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山水林企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已经深入人心。
火,是意志和激情——体制机制改革,全员竞聘上岗。玉川讲堂开阔眼界,拓展培训突破自我。文化熏陶积淀底蕴,红色教育洗涤心灵。经受严冬磨砺,经历产业熔炼,如火青春迎风绽放,朝气蓬勃的玉川人一直勇往直前。
土,是潜力和空间——成千亩的储备地,静待项目洗礼。上下游企业的延伸和联动,把有色链条推向纵深。与知名高校、专业院所联合创办的研发平台,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四通八达的工业大道,构成了一道夺目的风景线。
产业铸就环境,环境决定方向,方向引领激情,激情造就空间,空间扩展项目……这是玉川的“五行”,是产业的“五行”,是发展的“五行”。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甘当大任的“玉川号”,已经扬帆起航,正一路劈波斩浪,向星辰大海挺进。
本版图片由玉川产业集聚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