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进口食品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冷链”“病毒”“阳性”等关键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核酸阳性”是不是意味着“有传染性”?目前入境全面消杀与检测措施和效果如何?冷链食品怎么安全食用?
核酸阳性=可传染?专家:不一定
针对多地进口食品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检测都会显示核酸呈阳性。”换句话说,核酸阳性直接表达的意思是,物体曾经被病毒污染过。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等于可传染吗?专家表示,有发现在物体表面核酸阳性的案例,但是能传染给人的案例很少。目前并没有发现普通消费者因被病毒污染的进口商品而感染,过去有从事搬运或食品加工的人员感染,主要是因为接触次数多、时间长。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实现将新冠病毒灭活,消毒后再接触表面,感染风险非常低。
守牢入境“第一道防线”
截至1月26日0时,全国海关已监督口岸环节对1479万件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抽样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样本1369666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结果51个。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已经将冷链产品运输与入库作为疫情防控监管重点,采取预防性消毒、集中核酸检测、监管专仓、冷链食品追溯等措施,守牢进入国门的“第一道防线”。
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允许出仓流通。包括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冷库单位要对进口冷链食品涉及的运输车辆、从业人员全部登记在册,实行闭环管理,全程可追溯。对于“冷链三证”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能进入山东境内生产、销售、使用。
冷链食品如何吃得放心?
冷链食品包装核酸检测屡“中招”,主要存在以下因素:一是被污染的冷链货物多来自高风险国家和地区;二是新冠病毒耐低温的特性使其在冷库环境更易存活;三是进口冷链食品数量多,核酸抽检难以发现所有潜在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经消化道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关于进口食品,公众不必过度紧张,也不可麻痹大意。业内人士多次表示,冷冻食品在包装、运输等环节中,不排除已经有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并通过不同接触方式传染给货物包装上。公众收到进口货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对各层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处理完后及时规范洗手。同时,包装箱、包装盒消毒后应及时丢弃或销毁,尽量不带入室内
“和冷冻鱼肉相比,水果存储温度更高,病毒不会在水果表面存活太长时间。”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 据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