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文化旅游为愚公故里再添秀色

记者 王莉

风景秀丽(资料照片)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济源文化旅游行业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擦亮“一山一水一精神”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20年,示范区共接待游客71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7亿元。

举办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加快中国济水历史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实施进度;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完成文化馆总分馆系统升级;依靠王屋老街夜经济引流带动周边沿线发展农家宾馆、酒庄等60余家,带动1000余人就业;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出炉”……2020年,济源文旅行业逆中求进结出累累硕果。

文化馆(站)提质升级 文化生活“充电”忙

家住蓼坞小区的杜冠军和杜荣亮,每天吃完饭,都要结伴去一个既舒适又高雅的地方,给乏味的退休生活找点“乐子”。

“自从有了这个文化站,我们的退休生活有趣多了。每天来读读书、看看报、写写字、下下棋,精气神更足了。”这个让杜冠军赞不绝口的地方就是沁园街道综合文化站。

2020年春节过后,沁园街道综合文化站搬迁至黄河大道,并改造提升了文化站内各项功能。改造提升后的文化站拥有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17个功能室,可开展党员教育、科普培训、普法教育、体育运动、文艺娱乐等各种活动。对外开放后,文化站迅速成为周边群众的休闲地。

“文化站还有温馨舒适的未成年人活动室,能看图书、堆积木、玩跳棋……孩子们都喜欢来这儿玩。”杜荣亮开心地说。

据悉,2020年,济源文化馆完成了示范区16个镇(街道)文化站数字化设备配送安装,配备了文化云盒、65英寸智能大屏、远程培训系统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济源文化馆还着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借助数字文化馆平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扩大了文化惠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文化馆平台增加了“百姓点单”“云课堂”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与省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新建了文化馆5G+AR直播空间;开通了3400课时的“文化易点通”“百科视频”“时夕乐听”等,数字服务受益人次达42万。

加速推进文旅项目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济源地处黄河流域,人文景观、饮食、文化等都与黄河息息相关。

2020年,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全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谋划大项目、打出“组合拳”,在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引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济源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下转第二版)

2021-01-13 记者 王莉 1 1 济源日报 c_61169.html 1 文化旅游为愚公故里再添秀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