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桃花源。近日,作家何殇出版了玄幻小说《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以40万字的体量架构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桃花源,为桃花源延伸出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投资煤矿失败的马龙正到处躲债时,得知自己的奶奶突然生了一种奇怪的肢体会“石化”的重病,并在临终前告诉了马龙她的神秘身份,让马龙帮助她去实现一个久埋心底的愿望,从而使马龙开始走上了到琉球海底等神秘之地探险的道路。在探险的过程中,马龙接触到了各种隐藏在中国文化元素背后的故事,最终抵达心灵上的桃花源。
《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是何殇“桃花源”系列中的第一部,还有更多的场景正在解锁中,目前,他对于第二部的构思是去桃花源本部——武陵。马龙将会遇到第一部出现过的木德的后人,还会探索到上古灵山十巫遗迹和长生不老的奥秘,故事也将如第一部一样庞大。
《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里蕴含了非常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焚书坑儒、五德始终、徐福东渡、海上仙山等始于中国古代典籍或传说,至今仍影响深远的内容。对于中国历史、神话中很多未解之谜,何殇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为何如此偏爱这些文化元素?何殇说,自己生长在晋陕蒙三地的交界处,当地民风淳朴,文化杂糅,对万事万物呈开放态度,有太多神狐鬼怪的传说。在这种神秘文化的环境和氛围里长大,加之自己是射手座,兴趣特别广泛,读书类型非常杂,他平素尤其喜欢历史,正史以外,会翻阅一些野史笔记。笔记里除了历史掌故以外,还有大量鬼神仙怪、奇闻异事和乡野传说。如果说正史记录的是历代官方媒体的头条重大新闻,那笔记就是各种小报的花边新闻。它们共同构成了“帝国的阴阳两面”。它们之间的不同、不符和矛盾,构成未解之谜,让人疑惑的同时,也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神话是先民的想象和创造,没有必要用先民的想象来限制当代人的想象,用先民的创造遏制我们自己的创造。”何殇表示,作为写作者,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写得不够好,并不奢望让所有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有趣的是,在小说中,不但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的诠释,而且被作家串起来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正如《当代》杂志编委徐晨亮评价,这是一次中国文化元素的重组。
何殇统计了一下,《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涉及至少13个中外知识点,包括五德始终、西王母长生不老药、瀛洲海岛、徐福东渡、东方朔《海内十洲记》、鬼谷子、桃花源、上古炎黄和蚩尤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琉球古国、姆大陆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日本妖怪文化……其中中国文化元素部分是创作的重点。
何殇是这样组织这些文化元素的:《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以琉球国为基点,联系徐福东渡的故事,引出长生不老药和瀛洲仙岛,再根据传说,推导出秦始皇与徐福的关系以及徐福所代表的“五德”力量,追溯“五德终始”的脉络,以及上古炎黄和蚩尤的战争神话,得出“五德”的源起和所代表的意义,解释了在战国纷争中屡屡现身的“鬼谷子”,并由此联系到“姆大陆”传说,虚构了徐福东渡后无人知晓的历程和拯救琉球国的“海上神兵”,并据此合理推测“五德”后人的走向——不同的避世之所“桃花源”。
何殇认为,中国的神话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上古的历史与神话甚至已经完全混淆,研究历史不可避免要触及神话。而中国神话其实并不像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或印度神话那样有系统的谱系,而是呈现一种破碎、杂乱和互相矛盾的形态。简单划分,昆仑神系和蓬莱神系就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神话系统,如今虽被杂糅在一起,但是只能保持碎片化形态,无法形成有机的内在结构。这个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历代政权的“焚书”行为应该是重要的原因。神话人物和故事之间有大幅留白,也给作家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