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担当常寄青松姿——追记玉皇庙村第一书记李艳军

记者 王鸿斐

“有时候门一开,总感觉是李书记来了。”1月6日,在北海大道一家奶茶店,李金涛对记者说。李金涛是承留镇玉皇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小店的开张,他口里不断地提着李书记。“李书记帮我争取到了5000元资金,还为我争取了5万元无息贷款。没有李书记,我的店根本开不起来。店开张后,李书记隔段时间就要来一趟,看看生意怎么样。”

李金涛说的李书记就是示范区工科委驻承留镇玉皇庙村第一书记李艳军。2020年11月2日,李艳军由于过度劳累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时间定格在他驻村扶贫后的第三个年头。

2020年12月31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追授李艳军“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第一书记要对得起‘第一’二字”

玉皇庙村位于承留镇西北部深山区,是河南省贫困村,辖15个居民组、45个自然村。全村共281户114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88人。

玉皇庙村是示范区工科委对口帮扶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驻村条件非常艰苦。

2017年10月,李艳军背着铺盖卷来到村里,成为驻玉皇庙村第一书记。没过多久,玉皇庙村的群众就对他直竖大拇指。“第一书记要对得起‘第一’二字。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当过兵的都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配合同事们的工作,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完成,就是我的目标。”李艳军说。

李艳军1991年12月入伍,在部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受到军师团通令嘉奖。脱下军装的他,骨子里依然秉承着坚定的党性、忠诚的本性和优秀的品性。

李艳军的宿舍位于村党群服务中心挨着楼梯的一间房,楼梯下隔了一个空间便是他的厨房。

“我一走到这里就想敲敲房门,看看李书记在不在。”村民成永刚一边抹泪一边说。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年老体弱,妻子重度残疾,全靠他一人在周边村打零工养家糊口。村里像成永刚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为了增加他们的收入,李艳军协调联村帮扶企业河南巨力钢丝绳有限公司在村里建立索具加工点,让村民学习索具插编技术。成永刚不出村就可以打工赚钱。后来,成永刚又教会妻子插编索具。夫妻俩靠勤劳的双手,月增加收入5000余元,让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没了后顾之忧。

驻村后,李艳军很少回家。他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上。村里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他挨家挨户走访,不厌其烦地登记信息,确保每个贫困户信息精准。

“只有支部强了,党员带头,群众才有心劲干”

在李艳军看来,一个村要想脱贫摘帽,没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是万万不行的。党支部不仅是村集体的领导核心,更是村民的主心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本着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等原则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会拥护党的政策和决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李艳军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常说:“只有支部强了,党员带头,群众才有心劲干。”李艳军和村“两委”成员及时制定村干部分工、坐班、联系贫困户、党员分包群众等制度。他重新制作了党员义务、党支部职责、党员分包群众牌匾,打造了沿玉皇庙村主干道和15个居民组的党建宣传示范带,安装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宣传牌,制作十九大精神、村规民约等宣传展板。

李艳军动员村“两委”干部认真抓好党建制度落实,坚持“三会一课”、每月25日党员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不断强化广大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在李艳军的努力下,玉皇庙村多次获得承留镇党建及文明家园创建观摩活动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李艳军从强支部、抓关键、建制度、重教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畅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桥梁。

“有产业,有收入,老百姓才有奔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艳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托起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

在示范区工科委和承留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艳军把产业扶贫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在李艳军的支持下,玉皇庙村成立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营,充分发挥其带贫作用。

“合作社首先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带贫机制,保障他们的产业收益。”玉皇庙村村委会主任赵东明说,“李艳军和我们多方调研,先后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西羊道村考察中草药种植。回来后,村里立即筹划实施中草药种植项目,目前已种植五味子、苍术、连翘50余亩。”

李艳军因地制宜,努力盘活玉皇庙村闲散土地资源,利用贫困村集体资产抵押运营试点项目收益资金,依托河南巨力钢丝绳有限公司实施玉皇庙村索具加工基地项目,共带动贫困户6户8人、一般农户7户8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在李艳军的努力下,玉皇庙村2018年实现了脱贫摘帽,集体经济收入连续突破5万元、10万元、15万元大关,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

“农村环境好了,群众自然心情舒畅”

玉皇庙村村民居住分散。李艳军驻村之前,村里许多住户没有通硬化路,出行不便。由于地处深山,水源不足,群众吃水、用水也极其困难,李艳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时候很晚了他还来我家里,商量修路的事。”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原东星说。

为了改变群众出行难、饮水难和文化建设落后的现状,李艳军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资金90余万元建设玉坪路,解决了玉皇庙村281户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争取老区建设扶贫资金20万元和水利建设扶持资金24万余元,修建了4座饮水工程,为80余户340余人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筹措资金95万元进行绿化工程及小游园建设;促成全村电网升级改造,确保群众用电安全稳定。

(下转第二版)

2021-01-08 记者 王鸿斐 1 1 济源日报 c_60888.html 1 担当常寄青松姿——追记玉皇庙村第一书记李艳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