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旅游

夜宿“小十方”

■文/徐战云 图/常志东

落日的余晖把缠绕在山上的云朵染成火红的晚霞。我们来到新落成的小十方院酒店——我们那晚下榻的地方。

小十方院酒店位于道教第一洞天、国家4A级风景区王屋山道境广场南侧。酒店分4个院落11栋小楼,灰瓦白墙,松竹掩映,极具江南人文气息。爽爽的秋风,摇曳的老树,池塘里青萍怒放,蛙鸣悠扬。

刚刚落成的小十方院,因借王屋山著名古建筑十方院之名,故有了今日的大小十方院之说。

十方院原名上方院,位于天坛山南麓两公里处的避秦沟高台之上;东邻三官岭,西依瘦龙岭,沿“神路”曲径,前可通紫微宫,后可达天坛山顶。相传轩辕黄帝访广成子于此,故名上方院。清济源地方志载: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浮丘公朝王屋山,修道于上方院。秦“商山四皓”退隐上方院作《紫芝歌》。唐司马承祯曾于此修道著经,后改为十方院,有“十方道流多会于此”之意。

十方院坐北朝南,主轴线直对天坛山顶,依地形而筑,台基高低错落,围成若干方形四合院落,以此为山门、王子晋祠、浮丘公祠、李公祠、司马承祯写经洞等,东侧有老君祠,历代多次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十方院被日军纵火焚毁,仅李公祠与写经洞尚存。

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在王屋山区工作,到这里不知游历过多少次,却不知这里还有这么一个好去处。小十方院所在的位置处于一块高坪之上。站在这里往北眺望,离此不远的王屋老街、阳台宫、中华愚公村等景点尽收眼底,仿佛一块垂挂中天的巨幅画屏。这画以浓重的墨绿色为主色调,其间点缀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白。清爽宜人的气候,色彩斑斓的景象,勾人情思,令人神往。游人香客纷至沓来,领略着小十方院这台顶上的无限风光,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种种野趣。趁着落日的余光,每个人举着各式相机 (手机)瞄向不同的角度,神情显得“贪婪无厌”,景致却仍是“美不胜收”。在夕阳的余晖里,虽然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水,但是觉得那烟波浩渺处便是阳台宫的所在。再远望,更感到水天相接,天地浑然一体。拉回视线,依然是花的海洋。经过落日余晖的渲染,这里洋溢着景区独有的清新秀丽。王屋山已是今非昔比,既有历史的古朴厚重感,也不失现代的新潮浪漫。山清水秀,极具特色,空气清新,吸一口便醉了。

陪同我们的赵经理介绍,小十方院酒店拥有标准间、大床间、亲子房、套房等各类房型共160间,并有中餐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等配套实施,房间内设施按四星级酒店标准配备,雅致无比,可满足游客吃、住、游、商务会谈等多方面的需求。

果不其然,入住房间后,方见店家崇尚细节的匠心独具。大到餐厅电视,小到卫浴布草,都体现了独到的用心和诚意。经过精心打磨的空间里,完美再现了王屋山的历史气韵与神采,结合王屋老街明清建筑风格,显得既精致典雅,又透露着民宿休闲的主题风格。

你看,原木地板,原木家具,绿色窗帘和窗外的大自然浑然一体。小十方院这诗意的名字,加上诗意的装饰,置身其中,就像睡在一幅诗意的画卷里。入夜,微风从竹林里逶迤而来,拂过面颊,带着阵阵馨香和泥土的清韵。这份绿意,让旅人忽然就有了远离尘嚣的从容和恬淡。

晚饭后,我们结伴去游王屋老街。老街的夜斑驳陆离,笙歌阵阵,游人如织。沿着形状各异的小石径,我们向老街的深处走去。虽然不止一次来过老街,但是从没有体会过夜游老街所带来的惬意和兴奋。每条街上都是店铺林立,街衢熙攘,人声鼎沸。游人行走在灯火通明的烟雨长廊里,影子在流动的灯影里随行,一时间竟分辨不清自己是行走在老街上,还是行走在画里。窄窄的街巷,长长的廊棚,红红的灯笼,与紧挨的山水灯光秀相映成辉,构成一幅古朴的画卷。我对老街这最初的夜感受,正是那种淡淡的好感与丝丝的亲切。

王屋老街以王屋山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由城门、戏楼、茶廊、吊桥、文峰塔、国学馆等组成,以综合商业街、传统文化街、时尚引领街、特色小吃街、康养产业街、娱乐游乐街等旅游主题呈现,融旅游观光VR体验、特色美食、休闲娱乐、廉养度假、非遗展示、茶馆酒吧等为一体,是一处新概念生态园。唐朝时期,王屋山作为全国道教中心,上自皇帝宗亲、朝廷官吏,下至文人学士、侠客百姓,纷纷慕名前来这里修炼或观光。王屋山道教的兴盛,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附近的王屋街遂成为北方重镇。可以想象老街昔日的美丽、繁华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明朝末年,李自成进犯京城,天下的郡县城池大多被毁,济源县城“官舍民居,一炬无遗”。由此,我联想到王屋老街这个北方重镇,肯定也难逃一劫。现在的王屋老街,复建在原玉真公主、司马承祯与众多诗人仙家吟诗作对的山门沟处,所有建筑均由被保护的明清古建筑修复而成,还原了当年道教中心、北方重镇的盛况,称得上真正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历史的脚步如此轻盈,那曲折迂回的石板小径,依山就势的明清建筑,还有那诉说着岁月记忆的绿色门栓和斑驳的门窗,依然还是历史文人水墨画里的清秀模样。青砖瓦舍、河埠石阶,木柱廊檐,还有高过墙头的古松翠柏,依然在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徒步浏览了王屋山诸多景点,返回小十方院酒店已是夜半时分。小十方院是道教与神话融为一体的地带,王屋山独有的景致呈现出一片丰沛的意境。王屋老街的光怪陆离,“山海盛景”夜间的神秘绽放;以小有河为界的东岸、西岸民宿群;5000多块原石雕刻成的《道德经》;还有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不忘初心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一幕幕场景,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回放。更使我欣慰的是,在沃野流金的收获季节,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济源榜上有名。今日之王屋山,更如折扇一般徐徐舒展,开阔大气,又仿佛一卷温润晶莹的画作。古老的王屋山在国际开放大局中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尤为感念的是,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美好生活的不竭源泉,山、水、道文化等独特资源在水流、文化和世界宗教交流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此丰厚了王屋山的底蕴。

晚风习习,送来缕缕月桂的香气。一缕月光透过窗子斜照进来,让我无法入眠。朦胧的月光和静静的远山给了我羽化飞升的蛊惑,而王屋山文化底蕴的厚重却给了我回归尘世的警醒。夜宿小十方院,仿佛掀开了王屋山这部历史的大书。我要从头阅读它。

2021-01-07 ■文/徐战云 图/常志东 1 1 济源日报 c_60852.html 1 夜宿“小十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