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副刊

感受道宝河

◆史爱丽

几朵云悬在头顶静止不动,仿佛只为装点碧蓝的天空。路边的山楂、鸡冠花焕发着自然的光泽,之前身上积攒的尘垢,被雨水刚刚洗掉,露出了深藏着的红与紫。

我走在蜿蜒起伏、宽一米左右的石板路上,左边是这条街高高低低的院墙,右边是崖。站在这里远眺,长长的溪水由东往西,像丝带一样环绕着对面山坡下这个村子的另一半。

一个过往的时代立马来到了我的眼前。下到沟底,拾级而上,每走一段,就会有一座木桥出现。凸出的岩石上,一簇野草刺破水流,意趣横生。细长且有弹性的叶子划出优美的弧线垂向四面,最长的几条叶浸入水中,在被凸岩割开的水流上划出更为细致的线条。在野草的掩映下,欢畅的流水显得可爱极了,使我担心起小河的柔美怎能经受住夏洪的冲击。

太行山脉最不缺石头,石头河堤石头路,小到鸡圈猪圈,大到祖辈的房子,都用石头砌成。

这里的石头质地坚硬,房屋都保存得比较完好,风雨侵蚀的痕迹也不太明显。走在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双脚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奇特体验。一路有欢快的溪水相伴,疲劳早已被抛在了脑后,我们的走路声和喧哗声竟惊走了树上午休的小鸟。

天气宜人,令人迷醉。艳丽的鸡,秀逸的翠竹,红色的金鱼;这家门前摞几个木头做的蜂箱,那家门前摆个凉皮的摊位;前面一家与众不同,临街的蓝色墙砖上,挂了三个牌子,走近细看,泽州县摄影家协会、洛阳市艺术摄影学会、大河论坛——道宝河成了摄影创作基地。走进院子,三位老人有说有笑地剥着玉米。我试探着问:给您几位拍张照片吧。大娘说前几天来了一波人,这样拍那样拍,拍了好多,说完哈哈大笑。

临近村口,高挑的中年男子放下背篓,弯腰整理着饱满的谷穗,我问:“为什么不用车子拉?”他中气十足地回答:“哦,一直这样,都是人背肩挑,机械用不上,靠天长,而且比外面收成得早些”。

山脚下,目光顺着群山漫游,一层层的石梯田,顺连绵的山脊延伸,变幻的光线,流畅的线条,溪水从高处漂流而下,庄稼大部分被染上了秋色,草在结着籽,大片泛红的红薯叶紧贴土地,相互耳语,尽管小心地呼吸,也难逃得掉山风的低吟。真心叹服大自然的手笔来得痛快,一夜之间能让所有植物变为枯黄进而腐烂,进入冬天再转入春天,让人领略到变化着的美丽。我期待,老了就选一个这样的地方,不再留意时间,不再匆匆忙忙,在岁月里看山涧的每一个日出与日落。

顺着小溪返回桥头的一片开阔地——这也是这半个村子的中心,有几家小门面的饭店,停几辆车就满当当了。我不愿再顺着南面的山坡往上走,就坐在农家乐的对面。它的旁边是村委会,斜阳照耀下,新装修的黄色木头房子发出诱人的光芒。

电饭煲、电饼铛、冰箱,城里有的,这家农家乐都有。于是,我想起对面山上的一户人家,就着路边挺立的岩石凹成的月牙形空隙,顶上搭个简易棚遮挡风雨,漆黑的锅旁是胳膊粗的木柴,有一人高。时间仿佛停止,古代现代两种文明在这里相撞相融,山水间,想起西安的公园,穿汉服的与穿连衣裙的并肩走着, 时尚的依然时尚,传统的还是传统。这世上,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开心就好。

我心里最美的风景是站在山上俯瞰水面,小溪一路欢歌,波光粼粼,最终在我左边的崖底汇聚成水库,供应着方圆十几里的百姓生活用水。与我一水之隔遥遥相望的是一座座山头,半山腰是一条崭新的平坦的水泥路。从截面看,劈开的山体几乎是一块完整的石头,机械开凿的齿痕直上直下,一道道就像手握钢钎凿上去的,布满了整个山体。

看着新修的公路,想起以往外地人来这儿,车在逼仄的山顶上绕行,凝神屏气目不斜视,习惯了在平地开车,突然来到山地,再加上路况不是沟就是崖,难免胆战心惊,老感觉双脚腾空,抓不着地面,更没心思左顾右盼,去欣赏山景与那一洼澄清的水了。

也是这条路,让我想起村口东南方连绵不绝的群山。山的那面,叫山西当地人说,那是过去下河南的老路,俗称七十二拐,下去没多远就是河南沁阳地界了。前几年,济源城里来了一群男男女女,户外驴友,带着吃的喝的,个个摩拳擦掌,为了征服大自然,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征服七十二拐。大巴车把他们送到这儿,就改道去河南的沁阳等他们。且不说一路的陡峭、壮观,一路披荆斩棘,跌跌撞撞,由于荆条太长,得用手不停地扒开来走。后来听领队说,那次户外活动后,个子高的累得腰疼了好几天。现在,城里人闲了就往深山里跑,山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买房租房住,向往城里的文明与繁华。

木头洋房旁边的村委会院子里,有几排很不错的房子,砖混结构,在当时应该是村里最现代最漂亮的建筑了。很早以前,这里是村里唯一的小学校。后来,学校撤销建制,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这里的热闹也就成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孩子们去晋城或河南的沁阳上学了,许多家长紧跟着走了出去。孩子们在新的环境里生活,接受新的教育,家乡的概念越来越淡。村里只剩下老人和为数不多的中年人。他们单纯地生活在这冷清的地方,自给自足,与大山为伍,与枯叶同朽。

去年十一,新208(老207)国道开通,村里也有了通往县城的班车。路好了,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看到了商机,下决心离开的人又返回来了。在村委会的带领下,道宝河人自掏腰包,新修了眼前这条与国道接通的公路。

当春风沿着河,越过山,唤醒冬眠的枝条,在大地创造新生命的时候,我身后的南山坡上,迎春花已摇曳着金黄把沟沟岔岔铺了个遍。青草,野花,紧接着,桃花开了,缤纷遍野,蝶舞蜂鸣,一切都流淌着光,传递着喜悦的气息。那种美的感受,让我有想写诗歌的冲动,有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可爱,有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惊喜。

“你今晚住这儿吧?”木头洋房的女主人正宗的山西腔,惊扰了我的思绪。我从桃花源一步跃回到秋天,凉风习习,天黑得又早,真的是该走了。

到山下时,回头再看,只见道宝河已经笼罩在暮色之中。

2021-01-01 ◆史爱丽 1 1 济源日报 c_60667.html 1 感受道宝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