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指明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所在。在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人民至上”仍将始终是最为鲜明的价值取向。
一、坚决摒弃官本意识
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摒弃官本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思想基础。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一个领导干部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官当得有多大,而在于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实事。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全心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思想道德的藩篱扎紧,才能有效抵御官本意识的侵袭。其次,进一步深化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是摒弃官本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制度保证。建立健全有关领导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法律,给官员的权力以极大的约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解决官本思想的根本。再次,大力推动观念更新,是摒弃官本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社会条件。官本意识的存在和流行与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择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狭窄是分不开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兴起和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繁荣,百业兴旺,人们的择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大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进党政机关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走向社会去谋求发展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这将有助于彻底摆脱官本意识的束缚。
二、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首先,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而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权力的人民性,反对权力的私有化;必须明确权力的目的性,反对权力的官僚化;必须保持权力的纯洁性,反对权力的商品化。其次,必须做到情为民所系。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挚的感情,与人民群众要心心相连。因此,必须真正尊重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真情交往、为人民群众真诚服务。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重点,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办人民群众生活中最急需的事,要办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困难的事,要办对人民群众长远起作用的事,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要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要坚决克服;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努力解决。再次,必须做到利为民所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应该“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加以关心,认真加以解决。
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经济建设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确保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参与、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平等分享,真正让人们富裕起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政治建设中,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参政渠道,从制度上确保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切实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在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对人民群众的尊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发展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在社会建设中,不仅使人民群众各方面权利得以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愿望得以实现,人民群众各方面能力得以发挥,而且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发展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协调一致。(作者单位:中共济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