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为本,增进人民福祉。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范围再扩大,不再设置追溯期限;开通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发行启用;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五年来,济源聚焦百姓向往,瞄准民生保障的“空白点”,筑起一道又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幸福防线。
这五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许多人返乡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致富;数千名贫困老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数不清的暖心变化发生在济源,组成这片热土上民生改善、百姓幸福最生动的音符。
稳定就业 筑牢民生基石
日前,刚刚毕业的小段收到就业见习邀约。她积极准备,以便尽快适应工作。“希望通过就业见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小段的笑容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为帮助未就业人员通过就业见习提升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帮助用人单位通过就业见习吸纳人才,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多次举办就业见习洽谈双选会,为双方搭起了“连心桥”。
近年,济源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和落实机制,从而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此外,济源还适时完善政策,精准发力,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形成了统筹城乡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
济源聚焦重点群体,大力推动返乡下乡创业,扶持省市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推进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11月底,济源新增返乡下乡实名制创业7623人,创业带动吸纳就业17835人次。如今,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更加明显,返乡下乡创业“雁归效应”开始形成。
五年间,济源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11月底,济源城镇新增就业8.91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促进劳动者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培育人才 增强内生动力
“参加培训,不仅可以拿工资,还可以提升职业技能。”日前,市民李然然开心地说。李然然是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今年和同事一起参加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定期到济源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带薪培训。这些得益于济源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
家国兴隆,人才为先。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高质量就业需要,济源持续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先后申报实施省级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四个,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技能资格认定评价改革,大力开展技师和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且部署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劳动者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日前,《2020年济源示范区“智汇济源”计划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引进100人公告》下发,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近年,济源创新人才吸引集聚机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配套落实“智汇济源”计划,在青年人才储备、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等方面出台落实政策,落实人才专项补贴568万元;组团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积极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延揽人才。人才评价更加科学,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分类评审迈出新步伐,评聘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实现贯通。“十三五”期间,济源新增高技能人才3.1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2314人,高、中、初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2∶45∶33,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稳步提升,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保障 提高民生温度
北海街道清趣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很热闹。“我每天来这里聊聊天,比一个人在家强。”正与几个老姐妹打牌的李奶奶说,“这里环境好,累了有地方休息。同龄人多,有志愿者嘘寒问暖。”记者了解到,清趣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开办了“老年课堂”,建立了为老服务的日间照料模式,设置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书画室等多个功能室,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务。未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还将增加医疗服务功能,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等为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共享。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适合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加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济源已经开始实施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计划,准备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社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得益于济源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持续投入。目前,济源有各类养老机构17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家、农村幸福院36家,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完善12349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呼叫平台建设。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民生领域的成就启示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