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0万件拉面碗等产品发往日本;11月30日,5万余件陶瓷彩盒漂洋过海奔向欧洲市场;12月2日,30吨白银运往中国香港布林克仓库……冬日的济源,气温持续走低,外贸却是热气腾腾。
集装箱车的忙碌运输带来了外贸数字的节节攀升。郑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济源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163.5亿元,同比增长36.7%,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151.2亿元的省定年目标,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为啥说是“翻身仗”?此前,受国际复杂多变的贸易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济源外贸进出口也一度遭受“寒流”:一季度,济源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34%。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济源外贸逆风前进,逐步实现转正并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这不得不说是漂亮的一仗!
“外贸逆势上扬的超预期表现,充分展现了济源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也为后疫情时代济源经济全面复苏打下了基础。”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副局长贺春萍表示。
龙头企业开好“顶风船”
外贸方能跑得快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而整体萎缩的国外市场让外贸型企业处境艰难,龙头企业也没能幸免。1~2月份,豫光金铅进出口额为8.83亿元,同比下降22.18%。
难则思变。如何转危为机、向纵深发展、促进多元化,是企业进出口转正的重要路径。豫光金铅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经过科学研判,凭借强大的生产体系、产能韧性和生产效率,豫光金铅迅速调整工作计划,适应市场需求,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今年,公司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呈基本持平状态。
11月27日,记者走进豫光金铅玉川冶炼厂,生产车间、仓库内外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厂里的仓库基本上是空的,产品一生产出来马上就发货拉走了。”在仓库运货通道前,电解工段副工段长李鹏自豪地介绍,目前加工贸易阴极铜产品供不应求,厂区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平均每天有400吨的成品铜板装运发货。
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出口部部长杨新提供的数字是最好的印证:1~10月份,豫光金铅进出口总额达9.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预计全年进出口额将达到12.5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7%左右。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近年,济源持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力度,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培育了豫光金铅等一批知名进出口企业,打造了豫光金铅的豫光牌白银、中原特钢的ZYCO牌冶金类产品等名牌出口产品,保持了传统外贸进出口指标的稳步增长。同时,积极指导豫光金铅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展银精矿、铜精矿加工贸易业务。6月份数据显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