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大会、千人登山、千人健步行;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篮球等各类项目比赛……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是每一天,玉川大地都会掀起运动热。济源也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运动之城”。在这里,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无论是哪种职业,大家都因运动相聚,以健身会友,助力城市健康、长效发展。
欢快的乐曲、曼妙的舞姿、矫健的步伐……不论是晨曦,还是日暮,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都会聚集到一起,公园广场、小区空地,到处人头攒动,和着轻快的节拍,男女老少肆意挥洒着汗水。跑步、打太极拳、抖空竹、跳健身舞……玉川大地的健身活动异彩纷呈。
运动已成为我市广大群众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重要性。在愚公故里,运动的活力基因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玉川大地织就了一张全民“健身网”,济源这座城市因运动而更加出彩。
构建“10分钟健身圈”
初冬的夜晚,湨河水面碧波荡漾,两岸步道整洁舒适,健身的人络绎不绝。
“每天来这里跑跑步,就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家住济和苑小区的市民曹晓敏告诉记者。湨河两岸越来越漂亮,健身设施越来越完善,只要不下雨,她就每天准时来到湨河岸边的健身步道跑步,用运动度过美丽的夏夜。她说,湨河健身步道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俨然一个天然运动氧吧,是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
与湨河两岸遥遥相望的世纪广场体育公园,也是人气火爆的休闲健身场所。改造升级后的世纪广场,已成为全市人民散步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清晨和傍晚,跑步的、散步的、打羽毛球的……放眼看去,世纪广场上锻炼的人成群结队。除了传统的运动方式,轮滑、滑板、街舞等更多健身项目也“遍地开花”,为健身队伍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除了湨河两岸与世纪广场体育公园,每当旭日初升或夜幕降临,人们还会选择在街头广场、游园、社区、操场等场所挥汗如雨,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不管在济源哪里,都能如此锻炼身体,这都得益于我市打造的“10分钟健身圈”。2016年,我市提出打造“10分钟健身圈”,建成700余个健身站(点),确保了在市区任何一个居民区,只要步行10分钟,附近必有健身器械、健身路径、健身游园或运动场馆。截至目前,全市城乡体育场地有3100多处,总面积达178.0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2.43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体育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济源,健身成为一种时尚。每天下班骑自行车回家、晚饭后出门散步、跑步等这些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更是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健身对身体好,身体好了少生病,更是对子女负责,所以天天都要坚持锻炼。”70岁的罗大爷每天坚持在公园散步健身。对于健身,他这样说。
11月16日傍晚,寒风凛冽,但还是有很多人走出了家门。“每天下班不运动一会儿,浑身上下就感到不舒服。”市民袁女士说,这也成为越来越多济源人对待健身的态度。
全民健身热潮席卷全城的同时,对专业指导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济源体育工作者不断巩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年定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记者从示范区教体局了解到,目前,示范区有32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发挥着引领作用,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2人,远超我省平均水平。
济源也不断加强体育组织建设。目前,示范区有近百家体育组织。16个镇(街道)均成立了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和全民健身协会,并实现了经费“三纳入”;各社区(居民小区、村、居)分别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健身站点,共建晨晚练站(点)700个,直接参与人数20余万人次。每个镇(街道)均建立了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参与辖区的体育管理和组织工作,辅导各社区(居民小区、村、居)定期开展活动,真正形成了组织有网络、工作有人管、活动有人抓的新局面。在这些体育协会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带动下,参与科学健身活动的人明显增多,赛事水平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名促进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我时常会组织小区居民投入健身活动中,比如跳广场舞、开展各类比赛等。在这期间,为了鼓舞参与健身的人,市里每年都会组织大型比赛,如广场舞比赛、钓鱼比赛、门球比赛等。这让人们有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了切磋的机会,大家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这些人也会带动更多的身边人投身到健身运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王亚萍说。
打造济源体育品牌赛事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与竞技脱不了关系。如果全民健身是注重身体健康的话,那么竞技体育追求的就是人类的极限。
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济源的竞技体育逐渐在全省崭露头角。1992年、1996年,济源农民男子篮球队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农民运动会,均获决赛第四名;1994年获得全国“丰收杯”篮球分区赛冠军……
近年来,济源市组队参加全国体育比赛,获第一名15项次(团体5项次、个人单项10项次),第二名4项次,第三名7项次;参加地市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26项次,获得冠军46项次、亚军68项次、季军91项次;参加省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19项次,获得冠军32项次(团体18项次,个人14项次)、亚军23项次(团体7项次,个人单项16项次)、季军24项次。其中,特别突出的成绩有:济源市老年男子篮球队4次获得河南省“健康杯”老年男子篮球比赛冠军。2017年,济源男子篮球队夺得了河南省男子篮球联赛冠军,这在我市尚属首次。
金秋十月,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在济源成功举行。这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领下,济源以“体育+”的形式,融入文化内涵,形成的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的综合性旅游节事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际赛事是体旅融合发展“济源实践”的探索,也是“体育+”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示范所在。“我们将以徒步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举办更多更好的活动,真正实现‘以体育城、健康济源;以体兴城,魅力济源。’”示范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示范区教体局正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协调,将围绕“一山一水一精神”、依托南太行森林健身步道和小浪底水域资源,举办“愚公移山”山地马拉松、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黄河流域城市篮球联盟等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倾力打造体育之城、运动之城、活力之城、健康之城、梦想之城,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在中原崛起中出重彩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