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陆家岭:“三招”叩开致富门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楠 王子君 丹阳 实习生 王怡丹

李建设打理黄瓜。

村史馆是陆家岭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代志周执意要建的。

陆家岭是个移民村,1996年,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迁址玉泉街道办事处。

搬下来后,在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时,代志周向上级申请,要专门留一间屋子当村史馆。馆内陈列着斗、升、瓮、纺车等老物件,诉说着陆家岭人曾经的生活。

每每走进村史馆,代志周总要感慨:曾经陆家岭“山高石头多,吃饭靠天舍”,短短几年便是“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挨家挨户都有小车”。他知道,陆家岭人的好日子要来了!

陆家岭的致富法宝有三:蔬菜大棚种植、货车运输、劳务输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呈愈快愈稳之势。

世代农耕的陆家岭人进了城,如何让百姓不离主业发家致富,成为居委会干部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庄稼人扛惯了锄头,又能卖力气——建设温室大棚,大家不谋而合。

村里的党员带头承包蔬菜大棚,成为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

党员李建设今年48岁,他经营的3个蔬菜大棚就在居委会东边。

此时,李建设正忙着修大棚里的水泵,一早上都在忙活这事儿。

看着那边一捆捆彩椒苗,他抹了把头上的汗说,“苗得抓紧栽,要不养不活”。好在维修及时,没有影响到栽苗。

水浸地,苗入土。清澈的水汩汩地淌过垄间,李建设的手一起一落,不一会儿,嫩嫩的彩椒苗便排出了整齐队伍。

忙完这些,李建设的鞋上满是泥,脚上、小腿上都有。

2007年,李建设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承包蔬菜大棚,到目前已有13个年头了。他在田间地头奔走,负责技术指导;妻子则发挥“管家”优势,负责管理销售。夫妻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收入可观。

然而李建设的“小康梦”却不满足于此。大众菜市场饱和,如何提高蔬菜竞争力,心思活络的李建设,将目光投向了彩椒市场。

“现在两个棚里种的是黄瓜,彩椒是今年刚引进的,11月份就能出果,每斤能卖四五元,主要在本地销售。”李建设说,一个大棚一年能为他带来4万元的收入。

除了种菜,李建设还爱钻研农业书籍,是居委会的农业顾问。

王中现的两个大棚和李建设家的是“邻居”,乡里乡亲的,王中现没少麻烦李建设。“建设就是‘农业小百科’,谁家遇到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都会找他帮忙,建设三两句话就能轻松搞定,比电脑都快。”王中现笑道。

手里有了钱,日子更有盼头。下一步,李建设准备把家里的老院重新装修,为快要毕业的大儿子在城里买套房,再买一辆新车,一家人红红火火过日子。

目前,陆家岭的蔬菜大棚已经增加到52个,占地60多亩。

居委会还有10多亩闲置土地,也准备利用起来。代志周说:“我们正在申请把闲置土地也建成大棚,让更多人受益。”

跑运输,一要有经验,二要有精力。这两方面代虎刚好具备。

35岁的代虎正值壮年,从三轮车到四轮车再到“多轮车”,他“摸”了个便,是陆家岭出了名的“驾车能手”。

2015年,代虎贷款买了辆大货车,自己又是老板又是打工仔。

“这行不好干,有活时身累,没活时心累,全国各地跑,处处得操心。”代虎道,每年能回两三趟家,过年是必须回去的,不算衣锦还乡,就是想家。

家里大闺女11岁,小儿子8岁,很懂事。出车期间,代虎每天都跟孩子们视频通话,说得最多的是:爸爸过两天就回去,你们要听妈妈、爷爷、奶奶的话,好好上学。这“过两天”或许就是大半年。

“运输行业虽然辛苦,但收入还不错,一年能到手20来万。”代虎说,这些钱除平常的开销外,剩余的存起来,给孩子、老人攒着,再过几年开不动了,就回去,好好陪家人。

在陆家岭,像代虎一样搞运输的还有近20人。他们都是只身一人漂泊在外,为幸福生活奋斗、打拼着。

玉泉特色产业园及周边企业不少,居委会有五六十人在那里上班,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

“士平、小莉、言江在豫光金铅上班,世迁他们几个在伊利。”说起居委会人员就业情况,代志周如数家珍。他说,周边的企业多,用人也多,技术含量不高,只要踏实干上一段时间,就能很快适应。一个人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

陆家岭人能吃苦,大都能找到活干挣来钱。“就算是60多岁的老人,在大棚里帮忙种菜,一天也能挣100来块钱。这样的人还不少哩。”代志周乐呵呵地说。

这些年,靠着大棚蔬菜种植、货车运输、劳务输出,世代农耕的陆家岭人钱袋子鼓了起来,腰板也硬了起来。每年集体评选出的“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子”“好女婿”,形成了淳朴、勤劳、向上的民风。

到了2006年,居委会用上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2014年,改水改厕,建设美丽乡村;2015年,开通天然气,安全又卫生……为增加集体收入,居委会融资修建联洋花卉城、仓库等。2019年,居民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

20多年的栉风沐雨,给陆家岭人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曾经艰苦的生活环境让陆家岭人蓄积了“奋然为之”的决心和意志,努力去尝试、去突破、去改变,不断拓宽着致富路,从而叩开了幸福的大门。

记者手记

耕耘的身影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延绵的底色,向上的求索令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从“一贫如洗”到“腰缠万贯”,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如今,小康已经成为求索幸福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相信新一代陆家岭人必将继续用双手描绘出新时代的新画卷。

2020-11-09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李楠 王子君 丹阳 实习生 王怡丹 1 1 济源日报 c_58368.html 1 陆家岭:“三招”叩开致富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