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强化产教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助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陈学军

为贯彻落实示范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发展需要,坚持党管人才,注重政治引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引进与培育并举,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提升,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招才引智,持续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结合专业发展,通过各种形式为学院引进高级职称及以上人才14名,公开招聘研究生59名。二是注重培训效果,提升原有教师整体素质。2018年以来,组织教师1000余人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出国出境、挂职锻炼等各级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11名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三是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强力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近年来,共组织1192人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其中5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项目。

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个对接,促进三方良性互动,为济源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动态调整机制。长期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健全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二是强化教育与产业对接,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需求,设置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为济源全域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大力推广“双主体”培养模式,创新推行新型学徒制,为济源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一是积极探索企业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优质资源,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3个学徒制试点专业已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二是构建“双主体”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严格落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制订“工学交替、岗位成才”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学徒制班级,签订三方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场所,实现“招生和招工一体化”。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为济源培养创业型人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机制。构建院系二级工作机制,学院设置校企合作与就业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各教学系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组,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出台《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配备57名专兼职教师,建设指导教师工作室和创业导师工作室,专门负责课程教学、项目培育孵化等工作。二是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创业能力培养。开设《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等5门创新创业在线课程,组织编写两本教材,创建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案例库,开展多期“SYB、GYB”创业培训,近3年累计培训学生5000余名;实施校内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明确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计入学业成绩,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梳理通道。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效果显著。近年来,学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70余项、省级奖励220余项;积极与地方经济结合,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共建新愚公众创空间,引进优秀中小微企业40余家,成功孵化出100多名创业者,有效推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人才兴校战略,进一步提高培训、服务水平,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0-11-03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陈学军 强化产教融合 创新体制机制 1 1 济源日报 c_58102.html 1 加快构建助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