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重大医患纠纷100余起,调解交通事故纠纷200余起,累计举办“双百”宣讲活动近500场,直接受众30万人次;开展法律宣传活动80余场次;建立16个镇级法律工作站,520个村级工作点,为群众开展全方位法律服务……
这一系列数字犹如跳动的音符,谱写了示范区法学会奋进新时代的华丽乐章。在济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中,示范区法学会留下了奔跑的影子,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平安济源,法治护航。自示范区法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示范区法学会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开展法学研究,推进法治实践,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法学会的支持指导下,团结带领所有会员服务示范区工作大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为建设法治济源贡献了力量。
坚定政治信仰 提升自我修养
在日常工作中,示范区法学会牢记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示范区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传达中央、省委精神,掌握核心要义,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建立党员协同管理机制,示范区法学会出台《济源市法学研究会党组织管理规定》,着力强化法学研究会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调动法学研究会党员参与法学会工作的积极性,形成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的崭新模式;建立对重大活动、重要事项、评选表彰等的政治审核制度,确保活动主题、研究成果等政治合格,确保表彰对象、会员、理事会成员等政治素质过硬。
示范区法学会组织广大会员深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政治素养。
提高履职能力 摘取丰硕成果
示范区法学会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对策研究,完善学术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扎实推动法学研究组织建设。示范区法学会先后成立了刑事诉讼、民商、行政、公共法律服务、职业教育、林业生态保护等6个法学研究会,初步建立起符合济源实际、较为齐全的法学研究体系。
突出抓好课题研究。示范区法学会积极组织示范区法律工作者、知名律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就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形成了《法治框架下社会矛盾多元融合调解化解制度与机制研究》等调研报告,既有较高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济源示范区推选的《河南省地方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入选河南省法学研究课题。
积极参与法治论坛。示范区法学会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参加“中国青年法学论坛”、“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法治河南青年论坛”、“法治河南乡村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等征文活动,为各种法学论坛选送优秀论文20余篇,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
发挥桥梁作用 激发服务动能
示范区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法学会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法学会工作的改革创新,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法治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助力经济发展。示范区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法学会关于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提出服务民营经济的具体举措,全力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整合优秀律师团队,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增强定向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营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协调政法系统制定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若干举措,受到民营企业家一致好评。
精准服务疫情防控。示范区法学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矛盾上行、事态扩大。疫情防控期间,示范区法学会发动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2615人,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法律服务活动14次。
传递法治声音 根植法治意识
法治宣传丰富多彩。示范区法学会坚持把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作为重要职责,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示范区法学会举办了“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注重抓关键少数,重点推动宣讲活动进各级领导班子、进区直单位、进学校、进大中型企业。先后邀请国务院法制司副司长方军、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李康宁、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和宋雅芳、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郝守才、清华大学副教授汪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任进应等专家莅济作法治讲座;五年来示范区累计举办“双百”宣讲活动近500场,直接受众30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各级干部和有关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示范区法学会着力打造普法讲师团、普法宣传联络员、法治宣传志愿者3支普法队伍,构建覆盖示范区的普法工作网络。目前示范区在册普法讲师团成员87人、普法联络员100余人、法治宣传志愿者2000余人。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推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镇办、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每年开展法律宣传活动80余场次。每年“12·4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期间,示范区法学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大型法律咨询活动,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材料,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
抓好民法典的学习宣传。示范区法学会将民法典作为今年的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利用各种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示范区法学会邀请民法典领域的39名专家组建《民法典》宣讲团,深入各单位积极宣讲民法典的立法背景、重要意义等,把民法典宣传贯穿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力落实助企复工复产、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中。今年以来,示范区法学会共开展《民法典》宣讲100余场,受益干部职工5.5万人次,有效推动形成学习宣传民法典的良好氛围。
创新法治宣传新模式。示范区法学会创办“平安济源365”、“济源普法”微信公众号,升级“河南法学网济源子网站”,不断增强时效力、引导力和传播力;抓好各类媒体宣传,在济源电视台开辟《故事汇》《平安济源》普法栏目,在济源电台开设《律师在线》栏目,在济源日报开辟《普法广角镜》,通过这些栏目和专版,讲法治故事、引专家点评,深入浅出地进行普法宣传。
强化服务理念 法律服务“零距离”
强化服务理念。根据现实需要做到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切实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示范区法学会持续开展“法律服务进基层”活动,推动法学会工作向基层延伸,建立16个镇级法律工作站,520个村级工作点;选派法学会会员定期或预约到法学会工作站,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对长期上访、缠访闹访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推动了一批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成立行业性法学会工作站。示范区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成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积极参与助力重大矛盾纠纷化解,选派法律实务专家“坐诊”“把脉”,以第三方的身份引导、帮助群众和企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合理诉求。截止目前,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已化解重大医患纠纷100余起。针对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维权能力相对滞后、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日益增多的现状,示范区法学会在示范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直属大队正式挂牌成立交通事故法律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以来,调解交通事故纠纷200余起,提供法律服务200余次。
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示范区法学会积极鼓励各单位、各部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途径聘请法律顾问,扩大法律顾问服务对象范围,助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与司法行政部门结合,统筹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造公共法律平台。公共法律服务研究会打造集实体、网络及热线三大平台为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涉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方面,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实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创新推出“济源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0分钟内可得到至少3名以上律师的专业解答,可免费追问、不限次数、直至满意,真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加强自身建设 焕发新的生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示范区法学会抓好《济源市法学会改革方案》的落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积极推进组织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方式创新;将基层法学会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以综治领导责任制为抓手,促进法学会工作开展。
提升会员管理服务水平。示范区法学会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进入与退出畅通、上下与左右协调的原则,稳步发展会员,现有中国法学会个人会员637名、团体会员11个;为会员分别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会员实行动态管理,对调离我区的会员做好接转工作,对违法违纪会员依程序给予清退;在会员比较集中的团体会员单位设立了会员联络员,建立健全联络沟通机制,建立起一支熟悉法律业务、热爱法学研究、热心法学会工作的联络员队伍;发挥会员作用,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评选活动,对促进社会普法宣传、提升司法公开公信力,提高司法人员专业性,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会员培训。示范区法学会分批对镇村两级法学会工作站点及研究会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共计培训800余人次;2017年,组织部分法学会会员在西南政法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极大提高了会员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建立法律人才库。示范区法学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纳100余名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特别吸收了济源籍在外工作的优秀法律人才,如对外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西北政法学院教授李康宁等,建成济源法律人才库和智囊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示范区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制定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法治济源建设火热实践,推动示范区法学会在全面依法治区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