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如今,愚公村10个居民组有7个吃的是“旅游饭”,村里90%的收入来自旅游。像赵长龙家这样的农家乐,整个王屋山脚下有100多家。
该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撬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发力点——经营乡村旅馆、售卖旅游纪念品等,解决就业300余人,租赁周边村民房屋600余间,新增各类商户100余户;开发龙潭水上乐园、王屋山漂流滑雪等游玩项目,带动就业1000余人,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同时,该镇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王屋山(济水源)5A级旅游区创建为契机,协助文旅集团实施了迎门沟民宿群、王屋老街二期、林山隧道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济源全域旅游示范点,改善提升济邵路到景区山门的旅游景观廊道;着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对景区周边的绿化、硬化和污水处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培育开发“王屋食堂”“愚公林场”两大品牌,整合王屋山各类农产品,对产品质量、包装设计等进行规范,持续推出绿色环保、有文化内涵、有情感共鸣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特色产业效益。
产业扶贫拓新路 集体经济富村民
“蔬菜制种是订单农业,老百姓完全不用考虑销售问题,收入有保障。可以说,只要人勤快,不光能脱贫,致富也容易。”王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翟建中介绍,不少村民尝到了蔬菜制种的“甜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全镇发展蔬菜制种、烟草、辣椒、西红柿等特色高效农业2万余亩。其中,136户贫困户参与制种400余亩,亩均收益3000元到5000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西门、麻院、林山、谭庄等村,该镇累计投资350万元,建成了肉鸡场、粉条加工厂、咸鸭蛋加工厂、苗木繁育基地、香菇种植基地等,均已投产见效。该镇还积极实施金鸡、金麦、金果3个金农产业扶贫工程。目前,金鸡工程已带动1个贫困村养鸡2000余只、56个贫困户每户稳定增加收入3000元至5000元;金麦工程共向金马能源公司销售富硒面粉18万元;金果工程改良栽植果树100余亩。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按照《王屋镇(2019—2021)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该镇巩固发展制种、辣椒、高山蔬菜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王屋山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带、九芝岭特色农业产业带、铁山河农副产品产业带、小有河林果经济产业带、药王谷食用菌产业带五个产业发展经济带,构建了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注重产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形成了带动能力强、运转稳定的龙头企业5家,建成农业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专业市场2个、技术型产业基地6个,开发包装有王屋特色的辣椒、核桃、中药材、西红柿等农产品种类10种以上。
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该镇培育村级合作社38个、家庭农场10个,带动贫户350余户加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户稳定增收;注册成立王屋镇富源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多方资金,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通过发展物业经济、联镇带村、入股分红等形式,2020年前三季度,4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达1118.97万元,已经实现了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翻番目标。其中,愚公村、西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的有4个。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每一个秋天的到来都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每一段旅程的延展都描绘出砥砺奋进的时代风景。王屋镇党委书记雷红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王屋镇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拿出“秉承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同心同德齐奋进,主动作为谋发展,让王屋在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开启王屋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谱写王屋乡村振兴新篇章。(王兴辉 何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