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绿色济源迎宾朋——济源用愚公移山精神推动高效能治理

记者 王鸿斐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今日,济源张开绿色的怀抱,迎接前来参加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的八方宾客。

放眼济源,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常态。这是济源良好生态环境的具体呈现,是济源敢于亮出的一张优势独具的底牌。

作为愚公故里,多年来,济源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人居环境亮丽宜居的绿色济源。

代代植绿,济源无处不青山

“我在南山植过树。”这是许多济源人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在南山,每一棵树都凝结着林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辛勤与汗水。

曾经的南山,风过带土,水过带泥。2009年,光秃秃的南山上出现了一排排鱼鳞坑,远远望去,成千上万,蔚为壮观。每年的植树季节,南山上处处红旗飘扬,人头攒动,一棵棵侧柏、枫树迎风而立。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济源人民,用实干精神诠释着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昔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造林。

为把济源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美丽城市,济源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以愚公移山之志坚持不懈,带领济源人民植树造林,在19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全民播绿的华彩乐章。

20世纪50年代初,济源大力开展绿化荒山活动,动员全民造林,成为全国绿化先进县;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济源每年造林2.5万亩;20世纪80年代,济源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增加到27.5%。

改革开放成为济源林业大建设大发展的转折点。通过大规模实施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全民义务植树等一批重点工程,济源的森林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通过加强生态技术攻关、实施荒山绿化攻坚、开展全域绿化行动,连续12年坚持开展‘3+1’(造林绿化、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逐步实现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量‘双增长’。”示范区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科科长王瑞静向记者介绍。据统计,济源的林业用地面积从1978年的122.6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81万亩,森林面积从54.1万亩增加到129万亩,林木蓄积量从75.77万立方米增加到38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7.5%增加到45.28%。南山的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97.8%。根据专业机构检测,南山森林公园内的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含量为每立方厘米6300个,空气质量良好,于2015年成功入选“中国森林氧吧”。

坚持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济源的荒山变成了青山。绿色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产业转型,让青山“生”金“吐”银

10月20日,在邵原镇白坡崖村的连翘林里,村民杨泽贞正在查看套种的柴胡。“在示范区林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我们在连翘林里套种了柴胡和南瓜,让一亩地生出‘两份钱’。现在,每亩地年收益超7000元。”杨泽贞说。白坡崖村从2018年开始发展连翘产业,如今已种植连翘300亩,使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克井镇枣庙村在上千亩核桃林里种植冬凌草,盘活了土地。从采茶到摘核桃,同一片地面积没增加,经济效益却显著提高。如今,该村的冬凌草收益已经超过核桃收益。除了1500亩林下种植冬凌草,该村还另外发展了1500亩冬凌草,年产值近6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近年来,济源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在生态保护治理上狠下功夫,下大功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作用、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做文章;围绕林下种植,突出“农民增收、林地增效”,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扶持、项目扶持三大举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济源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成生产力。

截至目前,济源适宜发展林下种植的各种林地面积达52.25万亩。林下经济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观。到2019年底,济源已累计发展林下经济49.2万亩,逐步打造出了“林+药”“林+采”“林+禽”等立体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以核桃、冬凌草、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和“上中下、短中长”的立体经营格局,铺就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林业发展路子。

向绿向美,济源这边风景独好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钟情于乡村游、生态游,赏红叶、看花海,摘林果、品山茶,在青山绿水间寻觅乡村记忆。

2019年以来,济源全面提升森林公园服务功能,先后建成北海森林公园、本土树种植物公园、克井森林公园、珍贵树种博览园、济源牡丹园、济源植物园、古轵公园等10余个城郊森林公园,还建成了沁园银杏苑,北海樱花园,天坛玉兰园、七叶树园,玉泉济上园、屯水公园等多个城区森林公园,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城市公园绿地总数量101处,面积392.89公顷。每到节假日,这些地方就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森林生态游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绿色选择,济源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生态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济源用“林旅结合”的创新实践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生动解读。

生态旅游产业让济源的森林景观得以充分利用。北部山区形成以五龙口、九里沟、王屋山、小沟背等景区的森林旅游体系;南部黄河沿岸形成以黄河三峡、小浪底等景区的河流观光体系。“如今,北旅游、南观光的森林景观利用框架已经形成,效益逐步突显。”示范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孔俊杰说。

2020年,济源森林景观利用产业又向前迈了一步,逐步形成了“西部以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为起点的森林步道体系,黄河北岸以坡头镇连地段的湿地保护为中心的湿地生态体系,东部近城区以南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森林康养体系,西部低山区以杏树凹、神沟、东阳等村为中心的森林人家体系”的森林旅游产业。

(下转第二版)

2020-10-23 记者 王鸿斐 1 1 济源日报 c_57653.html 1 绿色济源迎宾朋——济源用愚公移山精神推动高效能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