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源乐章

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的伟大号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济源全域属于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承担着重要政治责任。一年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要求部署,把推动黄河流域济源段生态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融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又富又美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以战略谋划统揽全局,以生态建设破题开路,以产城融合强基固本,以文化传承凝心聚魂,以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团结带领济源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源乐章。

加强战略谋划,描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济源示范区党工委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谋划实施。示范区党工委先后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示范区党工委一次全会暨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示范区党工委二次全会暨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2020年总河长会议,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找准了定位,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压实了责任。成立了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石迎军共同担任组长的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两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建立完善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示范区党工委、人大工委、管委会、政协工委多次围绕沿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凝聚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高标准推进沿黄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积极构建以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开发)区为核心,沿太行—王屋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为支撑,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为节点的“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与中规院合作编制《济源黄河小浪底河清区域发展战略空间规划》,依托小浪底北岸308平方公里河清岸绿、山阳水阳的独特自然资源禀赋和小浪底、黄河三峡、西霞院等优质景区,打造一条“高峡平湖”的绿色生态文化康养旅游产业带。主动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方向谋划重大项目102个、总投资2000亿余元,全部列入省沿黄重大项目库。高层次的工作谋划、高标准的规划布局、高水平的项目谋划,为推动黄河流域济源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生态优先,擦亮黄河沁河河清岸绿的生态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眼沿黄生态系统整体性,统筹做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小流域治理、重点企业污染防治等工作,构建美丽安全的生态格局。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在黄河干道及主要支流沿线周边累计实施困难地造林13万亩,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全域森林覆盖率达42.58%,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建成投用,被确定为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南起点。加快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和小浪底北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连地湿地公园、蟒河湿地公园预计年底前建成投用,示范区湿地保护率达67%。坚持“四水同治”,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截污治污、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有效治理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5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深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对沿黄矿山非法开采、沁河河道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上半年济源PM10同比下降26.9%、居全省第二,PM2.5同比下降23.1%、居全省第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狠抓小流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78%,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市。统筹用好黄河沁河水资源,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济源段一期项目已竣工并实现试通水,第三自来水厂投入试运行,让城市居民用上了沁河水,在此基础上加快实现中心城区全面禁采地下水。通过持续加大对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济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足,黄河、沁河、蟒河、湨河、盘溪河等城市河流再现河清岸绿的秀美风光。

加快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战略平台。产城融合是济源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走具有济源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做强“老字号”,聚焦有色、钢铁、化工等主导产业,集中打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做大“原字号”,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实施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杂化材料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关键零部件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培育“新字号”,着力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了清水源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擦亮济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张“金字招牌”,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物流、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深入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抓住小浪底北岸灌区通水的机遇,引水入城、打造水系,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生态治理、堤岸美化亮化工程全面铺开,中心城区清水长流的景象逐步呈现;世纪广场完成改造提升,古轵公园、蟒河公园、牡丹园、济上园全面开放,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谋划实施了一批市政设施、信息网络、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综合体项目,城市变得更有色彩、更有温度、更有内涵、更有活力。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推进沪郑银高速铁路、太行山高速公路、沿黄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推动济源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省和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下转第二版)

2020-09-18 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1 1 济源日报 c_56369.html 1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源乐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