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牛曦阳)9月12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会议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示范区各相关部门人员收听收看后反响热烈,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推动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地见效。
会议提出,要突出规划引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精准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结合省“十四五”规划编制,构建全省统筹、相互衔接、分级实施的规划体系。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表示,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的战略机遇,加强与中咨公司沟通衔接,全面加快规划编制进度,9月初拿出初稿,10月底完成专家评审,年底前印发各单位贯彻实施。另外,该局将站位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发挥济源自身优势,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领域,借势借力,主动作为,深入谋划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重大项目等;切实肩负起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责任,认真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及工作推进会议议定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各单位沿黄工作推进情况的督导落实、跟踪问效;强化舆论宣传,引导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形成推动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加强生态涵养和修复,带动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升级。示范区林业局表示,他们将列出沿黄生态保护“负面清单”,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地,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进行保护和修复;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建设,重点对沿黄地区“稀疏林”“矿坑群”,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营造生态林、经济林和景观林;实施森林资源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疏林地补植补造,加快森林结构调整,推动沿黄国土绿化由单纯的规模速度型向数量质量并进型转变;加快推进特色林业产业,以建设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为抓手,积极支持、鼓励发展优质林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以及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加快实施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开展生态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湿地恢复等工作,科学恢复退化湿地,有效改善黄河流域鸟类栖息湿地生态环境。
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聚焦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实施攻坚,加强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切实改善沿黄地区环境质量。示范区生态环境局人员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定力,在全面梳理自查的基础上,对照年度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省、示范区确定的各项攻坚任务;以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沁北电厂工业供汽管网和国电豫源关闭退出、金马能源焦化设备大型化改造和豫港焦化退城入园、济源钢铁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等根本性环保治理工程,系统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综合治理;持续抓好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削减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做好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湿地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等水、土攻坚重点任务,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济源出重彩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