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旅游

“寻凉”避暑带火暑期乡村游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炎炎夏日,重庆天池苗寨却是凉风习习。在自家开的“碗碗羊肉”餐馆里,38岁的陈塘正忙着给客人上菜。“别人夏天怕热,我们怕不热。”陈塘笑着说,“山下天气越热,来山上避暑的游客就越多。”

陈塘家所在的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去年9月,当地将传统村落吊脚楼民居升级改造为有旅游接待能力的天池苗寨,利用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气候优势,主推乡村避暑游,以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8月以来,重庆持续高温,天池苗寨的避暑游生意红红火火,苗寨里100多间由农屋改造的民宿客房天天爆满。

长期在外打工的陈塘响应政府号召,半年前回到天池苗寨,将自家农房翻新成小餐馆,招牌菜就是武隆特色小吃“碗碗羊肉”。“以前哪里能想到,我们这个山沟沟会来这么多游客。”他说。后坪是武隆较为偏远的乡镇之一,之前去武隆城区要坐4个多小时的车。因为山高路远,缺乏就业资源,年轻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打工谋生。

随着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去年秋天,制约后坪发展的交通瓶颈终于被打通,到武隆城区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记者在当地看到,通过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化建设,天池苗寨旧貌换新颜。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当地打造了苗药体验区、特色美食区、民俗文化区和山野游憩区,建起茶肆、酒店、练歌坊和儿童乐园等互动体验项目。

为规范农家乐经营秩序,当地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户可以将自家房屋出租给公司统一改建,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抱团发展。贫困户将自家土屋出租给公司,平均每年可获得一万多元租金。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韭菜坪景区,最高海拔2777米,气候凉爽。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四川、广东等地的游客夏天自驾来此寻觅清凉。

“8月以来,酒店每天都爆满,下午两点以后就没有房了。”在家经营乡村旅游酒店的徐贵琴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餐饮住宿收入很少。但是,随着跨省游重启,游客越来越多,预计暑期两个月纯收入能达20万元。

为消除疫情影响,助力乡村游复苏,避暑游热门省份贵州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向游客发放旅游惠民券,游客持券可在当地享受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抵扣、减免优惠措施。

纷至沓来的游客带来巨大的消费红利,推动各地文旅部门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民俗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

在各地游客看来,“避暑气候”已成为闪亮的旅游金字招牌,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在安徽,目前已有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58处,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大黄山国家公园、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等地,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探索避暑旅游业由城市向乡村延伸拓展。一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的县乡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据悉,在打造避暑游线路的同时,各地还推出夜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

据新华社电

2020-08-27 1 1 济源日报 c_55313.html 1 “寻凉”避暑带火暑期乡村游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