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新愚公移山》日前定档9月10日。这部由国人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改编而来的动画作品,采用了更能彰显国画美学特色的2D手绘,在故事上则补充了“换个视角看问题,移除内心成见这座大山”等基于当代价值观的创新解读。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愚公移山》并非“孤品”。该片出品方SMG炫动传播有限公司的另一部动画作品《中华创世诸神纪之女娲补天》正在创作中——以《新愚公移山》开篇的“创世神话系列”将成为又一大国产动画IP。更多文化遗产被纳入文创资源库,在有效的“使用”中传承民族基因。
“创世神话大多文字简约,却极具解读空间。挖掘经典故事中能与当代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精神内核,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具有时代穿透力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动画屹立于世界美学之林的生动名片。”SMG炫动传播有限公司(哈哈炫动卫视)总经理郭炜华说。
故事破题:代际沟通、换位思考,给予传统寓言更多当代思考
仅300多字的《愚公移山》被“嵌入”一部83分钟的动画电影,如何进行有效的故事改编,是市场呼声,更是叙事刚需。在立项之初,主创团队便发现了几大“转码”难题:原作静态的故事缺乏实在的紧迫危机推动;最后的神仙助力“金手指”大开的解决方式,削弱了当代故事的表达空间;“挖走大山”这一行为本身又与敬畏自然的社会认同产生偏差。
“他者”的视角被纳入破题思路之中。《新愚公移山》专门请来了迪士尼中国公司原创意总监、编剧马克·汉德勒一同参与创作。只是,外籍主创也有自己的“认同障碍”:为何人不能选择迁徙,而要去做更艰难的移山?为了解答种种困惑,主创团队辗转陕西、山西、河南多地采风,红旗渠博物馆中一张老农将自己悬挂在山腰凿洞引渠的照片,让编剧茅塞顿开:对自然的改造中暗藏着中国人基于农耕文明的安土重迁思想。于是,故事被设定为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转化阶段,生存状态的改变迫使人们转变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合理的危机出现了。
为“移山”破题的,则是人与自然彼此尊重、相依共生的美好理念。动画片中的愚公最终听从了儿子清风的建议,不再坚持“挖山”与山神、精灵对抗,而是与自然达成和解,彼此各退一步,开始“移山”这一更为温和的解决方案。“这里的山不止是物理上的大山,更是心灵的成见这座隐形的大山。”郭炜华说,片中拥有话语权的老一辈对新一代意见的吸取接纳,人类与山中精灵跳出各自利益,愿意站到彼此的角度寻求共存方案,这些新情节的加入,都在试图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
品牌打造:宋代山水画气韵助力美学升级,“创世神话宇宙”破壳而出
去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撬动巨大市场,今年《姜子牙》的趁热打铁,进一步证实了国漫打造“封神宇宙”的雄心。从《西游记》到《封神演义》,传统文本已经成为国漫市场IP化操作的重要题材库。令人欣喜的是,《新愚公移山》背后也有一个“创世神话宇宙”,正在悄然孕育当中。
片方透露,《新愚公移山》是动画“创世神话宇宙”中的开篇实验性之作,系列中另一部重头戏《中华创世诸神纪之女娲补天》目前正在打造中。“创世神话宇宙”中的动画作品,将在人物上有所联动,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承。与《西游记》《封神演义》不同的是,创世神话涉及的文本很多,人物关系也更为复杂。这一创作难点折射出的文化信息却很积极——作为流行文化的动画作品,如今也成为集纳、梳理、整合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对古典文本的创新性继承之外,《新愚公移山》对传统文化之美的彰显,也体现在其表现风格上。动画电影采用了更具“作画感”的2D手绘风,并且在配乐中大量使用了传统戏曲元素。作品导演借鉴了宋画集大成之作《千里江山图》的风格与意境,勾画精细、人物灵动、色彩绚丽。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