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7岁女孩周林夕见过的最“奇怪”的豆芽。在一个盛有水的圆盘里,泡着十几颗黑豆。这些黑豆的“脑袋”上都拖着一条小尾巴,跟印象中白生生、细长腰的豆芽相差甚远。
8月16日,位于梨林镇北瑞村的科普教育基地“俏花匠”实验室内,十几个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挤成一堆,伸着脖子往盘里看。窗外,木香花攀墙而上,蓝羊茅、金鱼草在角落里“私语”。150亩花园式科普基地里,2000多种植物正以人们看不见的速度生长着。
“老师,它们怎么跟我平时吃的豆芽不一样啊!”周林夕满脸疑惑。“这些是刚出生的豆芽宝宝,还没长大呢!看,这条小尾巴是它的主根……”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频频点头。
在这场历时7天的夏令营活动中,“俏花匠”只是其中一个体验站。但显然,它所展现的新奇植物世界为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探索乐趣。
事实上,“俏花匠”起初只是济源市锦田种苗有限公司的科研中心,主要承担花卉、蔬菜育苗的单一功能。2018年,公司总经理张培忠在考察省内外多个知名农业基地、教育机构后,决定转型发展。跳出农业看农业,视野打开了,思路放开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也就顺势而生,乘风前行。据统计,2019年,基地接待市民观光、学生研学达8万人次,接待各类团体活动近70场,深受周边地市人群的青睐。
农业科普该讲啥?公司总经理张培忠觉得,农业归根到底是植物生长、生命轮回的一个缩影。农业科普就是一个探索生命过程的旅途。“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个精细活,需要大量创意、周密策划和严格落实来完成。”张培忠说。
为了尽可能在活动当天展现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工作人员需提前一周准备,每天在培养箱中放入一盘种子,这样7天过后,植物长出胚根、主根、侧根、嫩芽、真叶的几个关键期才能以最鲜活的姿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此外,他们还要从20多种花瓣、树叶、木头、昆虫中各选一个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并调试好镜片角度和光照,方便孩子们观察动植物肌理结构;提前准备好小铲子、营养土等道具,供孩子们体验挖坑、播种、填土的播种过程。
如果仅仅是流于表面的知识讲解,那么这场关于生命过程的科普还无法触及孩子们的内心。但“俏花匠”通过意义的延伸,捕捉到了内核。
实验室绘本墙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与种子的生命阶段一一对照,既生动又令人感动。智能化育苗棚内,不同大小的幼苗被分置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区内,简直是拟人版的求学路。庭院不光是美丽的景观符号,更让孩子们学会探究花儿的用途、人的价值。“鱼菜共生”不仅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模式,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表现。
“生命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把它界定为生命、生存、生活、生态四个方面。这是植物生命过程的拓展,也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所在。”张培忠说,基于这一点,“俏花匠”的科普内容变得更深刻、广泛,有新意。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也更容易感悟生命的力量、生存的不易,生活的价值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概念。
广阔的科普基地上,植物繁茂,枝叶交织,一切显得隐秘而热闹。当生存游戏的音乐响起时,周林夕和她的朋友们在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开怀大笑。生命的秘密,就在这里得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