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副刊

秋天吟唱“处暑诗”

◆魏益君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这是宋代仇远的《处暑后风雨》。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处暑时节诗人居家所见所感的天气变化和生活闲景,读来亲切自如,仿佛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听到小儿在朗朗初秋中诵读诗书的声音。那闲适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说的是暑气退散,进入了落叶纷飞的秋季。但是,炎热的温度依然存在。古代诗人对这样的情景发出了许多的感慨,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篇。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唐朝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描写了处暑时节的景色:处暑到来,暑气散去,凉风袭来。娇艳的荷花在初秋已变成结满莲子的莲蓬。诗人借景感叹时光易逝,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宋代苏泂《长江二首》中的一首,也是处暑时节感慨世事的:“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之后,夏季余温仍在,凉爽的天气价值万金。天气变化,岁月更迭,让人不禁感慨,世事难明,即便长寿者也不能尽知。

过了立秋,处暑来临,一缕新凉,一阵秋风,一片红叶,给人的是一种清新,一种愉悦。这种美好的景致撩拨着诗人的文思,成为诗人眼里的神来之笔。从古诗文里,我们看到的是最美的处暑。“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宋代王之道的《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暑期“大旱千里”的情况下,人们期盼已久的一场大雨姗姗而来,真可谓“久旱逢甘霖”。这场雨不仅解了大旱之围,更带来了秋日的清凉,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宋代陆游的《闲适》,四季都有可喜的事情,但最好的还是初秋之时。门前流水自在流淌,我可以约了邻居老者闲话家常。意境非常温馨。还有清朝胤禛的《处暑》,诗人把人间的处暑和天上的牛郎织女放在一起遥想,形成了非常别致的对比:“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词里的处暑更是优美委婉。宋代苏轼的词《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初秋的田园,褪去了夏季的喧嚣。茅舍后的土墙根种有几株竹子,掩映了颓败的墙头。小池塘里乱草丛生,几只知了正有气无力地叫着。白鹭见有人来,刷一下一飞冲天,莲花尚开得尽兴,余香满满,一幅优美的乡村生活图景。还有李璟的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读后给人另一种心绪:“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在凉爽的秋天,沏一壶浓茶,捧一本唐诗宋词,沉浸于最美的处暑,心会跟着凉爽惬意!

2020-08-21 ◆魏益君 1 1 济源日报 c_55040.html 1 秋天吟唱“处暑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