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副刊

大行德广(组章)

◆姚永刚

把《庄子·外篇》中的“故其德广”奉为立身之本,大力践行“高尚的德行”,这该有着怎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扶农助农,精准施策,助力绵延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旧貌换新颜。

在惠及大众中成就百年大事,在躬耕产业中建立传世伟业。

悯农的情结,在汗滴禾下土的广袤原野里郁葱成长。历经多年风雨,一路披荆斩棘,孜孜谋求发展,无他,只为惠及苍生。

一个和土地紧密关联、和农业命运休憩的银行,用最接地气的知行合一,让那句植根于雅致典籍里的形象广告词,在神州大地花香飘万里。金穗惠农进了乡村,“习习春风”暖了民心。林山那61盏太阳能路灯,在为山乡百姓的夜行导航,更点亮了囿于密林深处那几代人期盼甩掉贫困、告别落后的热望。“乡村振兴主题卡 ”,且免且惠,扶贫又扶智,让万余名群众喜出望外。“头雁贷”“创业致富贷”“烟叶贷”“蔬菜制种贷”,因业态而异的扶贫新品,彻底扫清了脱贫路上的绊脚石。消费扶贫,线上线下,全方位发力……

伴您成长,助民壮大,他们誓言铿锵,更是志在必得。

他们把打赢这场攻坚战役的主体责任深埋心底,把必胜必赢的自信和紧迫举过头顶,高高地悬挂在机关大楼的外墙上,自我加压,自我鞭策,时刻自励自省:初心绝不可忘。

——金融精准扶贫,他们鼓起了山乡百姓奔向小康的勇气,执着地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那句庄严的划时代承诺,他们责无旁贷,即使千钧压肩,也要托起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的美好希冀。

丰收之源

丰收的济源。

——既是现实主义的拓片,又是浪漫美好的愿景。

丰收的源泉。

——这是一种定位,也是一个目标。

无论哪种缘起,都印证了济源这家唯一的“三产融合”饮料企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的属性。

生产涉农,经营涉农。民以食为天。自是原料精选,专利工艺,匠心制造,品质如金。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来自青山绿水间的天然尤物,有了技术革新和文化加持,愚公核桃便更有味道,橙子和胡萝卜能“沉鱼”,黄瓜和百香果可“落雁”,芦荟与柚子能“闭月”,荔枝与芦荟能“羞花”。普通平凡的山野货物,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水果佳人。它们“泰芒了”,简直不要太爽哦。从农中长大,当然要哺农。双联双促,结对帮扶,项目带贫,消费扶贫,是在履行大德之责,更是在谋求互利双赢和宏伟蓝图。

——中国的丰之源,世界的“起跑线”。低调而大气的商标里,蕴藏着中国企业家的蓬勃雄心。

雄心不可怕,就怕无雄心。

产品如人,极限冲刺!

一个群体

他们无法选择命运。意外,不幸,环境,诸多不利因素致使他们渐渐沦为弱势群体。穷困,是众恶之源。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文明与进步的征程中,他们,一个也不能落下。

幸运的是,他们可以改变命运。

——借助于另一个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化敏很忙,忙得在支农现场都不认识多年的故交。作为镇级分管领导,她要熟识自己领域里的每个动向,要和驻村第一书记们并肩战斗在一线,对基层脱贫动态的掌握,胜于自己的禀性。还有文娟,还有酒秋平、张珊霞等59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他们脚踏大地,激情飞扬,心地厚实如身后的大山。他们是桥梁,更是红娘。他们的思路和策略,总能赢得最美的乡音。那可是百姓眼里的金山银山啊!

他们是底层的劳动人民,卑微木讷得像一粒种子。他们明白自己脱贫,是受人之助。他们将之视为一种恩德,懂得回报于他人。

本是劳动出身,以己之绵薄之力,何以为报?唯有劳动啊!克井枣庙的苗喜平,还有张小梅、秦向如、酒庆忠,用清扫路面、培花植绿美化家园的方式来知恩图报,知恩必报。

红艳的鸡冠花,粉嫩的月季,金灿的大菊花,紫薇、木槿、格桑……他们在烂漫深处求安宁,让现世安稳诗意飘荡。

生活如行文,不同的叙述方式,都为着共同的主题。无论哪个群体,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都很出彩。

身体力行的扶助,换来发自内心的回馈。

谁是英雄,谁是好汉,扶贫路上干一番。

向助力脱贫的群体致敬,向勇于脱贫的群体致敬。

乡村剪影

在黄牛的声声慢中渐渐老去,终成一幅乡村的剪影,氤氲在故去的记忆里。

在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建设中,这是一座有着标本意义的民居,隶属于王屋镇谭庄村向阳组,建造于1977年,而今人去屋空。笨拙厚重的条形砖地基,镶嵌着黑木格栅窗户的黄泥墙体,撑起黑脊黑瓦的两层砖混民居。榆树遮掩的阁楼窗户很小,小到遥看近却无。棚架在石门墩上的黑色双扇门,还有那风雨锈蚀黑了的双环铁门栓,似乎在彰显着曾经的大户人家身份。院子里,杂花丛生,长而窄的石槽,靠着椿树根,架子车倚土墙,轮胎毛糙,被荆笆簇拥着,翻在茂密的蒿草间。椿树那个高啊,枝叶遮院遮夕阳。小小的耳房里,面缸碎出了大洞,水缸躺在土里。一旁的镜框,玻璃碎了一地,那鲜艳的天涯海角椰树图,或许寄托着些许乡思。东山墙上,自屋檐而下,悬着一挂玉米,只是不见了黄澄澄的棒子,只留下风干的辫子,灰而黑,如同狐狸的尾巴,在仲夏的热风里摇曳。

这些土墙老屋,这些四合小院,这些乡村的活化石,命运如蝉。和那些虬枝古树一样,它们是乡村的年轮,亦是乡愁的载体。

世事变迁,别再沉默沉睡了。一梦千年呵,快快醒来,是时候该沸腾了。因为,乡愁也有货币的价值。

适逢老师领着一群幼儿,在老屋旁进行实地教学,普及有地域特色的草木染色工艺。溯本求源。商山四皓,女娲补天,愚公移山……这些文化符号,都已被商业嗅觉灵敏的村民染进了朴拙的工艺生活用品里。还有那颗心怀梦想的花溪咸鸭蛋,定不负环村而过的青萝河的滋养,和艾草香包一起,壮大着乡村的造血功能。

把草木染进岁月,能让生命遇见美好。

何乐而不为呢?

山水田园间,蕴藏着令人向往的幸福密码。

就等你来破解。

一棵小草

没有牡丹的娇贵,不及白杨的伟岸,它只是山间一小草,株单叶薄,但,立地,又顶天!

脚下的土地很贫瘠,生养的环境很偏僻,但它从不抱怨。岭区坡地,沟沟坎坎,它们漫山遍野地尽情绽放,绽放出生命的狂放不羁与洒脱豪迈。清苦的环境,孕育了清苦戒奢的禀性,锻造出苦燥辛散、理气温脉、逐湿止痛、预防瘟疫的天赋。

天生它,苦心志,必堪大用。这棵药草,为人类效力几千年。

而今,经科学培育和人工驯化,野生冬凌草已成为一个产业,一个精准脱贫的农业支柱产业。

东临蟒河口风景区,西接林海公园,北依太行山,钟灵毓秀,得天地之灵气,那里有全国最大的冬凌草标准化生产园区。辐射带动,拉长产业链,激活旅游促三产……民办、民营、民受益。多少农家因“草”致富。产业扶贫,这棵小草功不可没。

山野博大,不计是非,唯垂青辛劳。只要踏实躬耕,土地绝对慷慨,定会倾力馈赠。桑叶、蒲公英、玉米须、银丹草……再寻常不过的植物作物,皆可“点化”成金。

——不论地域,不分时节。

瞧,石槽沟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驿站里,火红的辣椒墙,闪烁着人定胜天的光芒。

一副手套

横黑竖灰,黑灰相间,机器走出的线条如同斑纹;束口紧致,弹性挺大。这是一双拙朴至极的全棉劳保手套——在承留镇山坪村劳保手套加工车间里,我从忙碌在机器旁的她那里讨来的。每每看到办公桌上的这双手套,我就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午后,那个在成排的机器间穿梭的她。

车间大而设施简单,自动手套机在紧张地走线,声如密码发报机。我和她,彼此不相识,且都戴着口罩,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但眼神里充满互不设防的信任。肤黑,瘦颀,干净利索。她和三两个同事在机器间来回奔忙。“嗒嗒嗒嗒”的声浪里,我们自如交流。后疫情时期,她不必像平时那样,早饭后匆匆送留守的孙女上学,匆匆来车间上班,中午匆匆回家给孩子做饭,下午匆匆来上班。计件工资,不需要太高的科技含量,这样的工种,非常适合她这样的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举多得。

一副手套,几角钱的利润。利润虽小,但滴水可成海。

山坪村劳保手套加工车间,2019 年共生产劳保手套 600 余万副,年收益 8 万元。张河村劳保手套加工车间,2019 年共生产劳保手套 600 余万副,年收益 8 万元。还有邵原……小小的手套,让多少山乡农家的小院有了更多的欢笑。

产业扶贫,项目是抓手。宜种宜养、宜工宜旅,须因地施策,因人谋划,才能有所突破,超越梦想。

——一切都离不开愚公的“大智慧”。

勤劳,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专属标签。劳动,是开启小康之门的唯一密钥。

她应该脱贫了吧。

或许,她早已过上了如愿的安逸生活。

——时值五黄六月。麦浪滚滚,迎风飘香。

必是丰收。

2020-08-21 ◆姚永刚 1 1 济源日报 c_55035.html 1 大行德广(组章) /enpproperty-->